-
生态风光原汁原味,海滩遍布彩石滩
当地村民长寿,岛上原汁原味的生态风光起着不小功效。三门岛作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岛屿,不得在岛上进行任何生产,现在的岛上电力设施,仍主要来源于海关、村民自行购买的柴油发...
-
地处海防前沿,兵家必争之地
三门岛作为粤东、福建及福建以北沿海船舶来往港澳的咽喉要地和“国门”要塞,地处海防前沿,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亦是守护中国东南海域的“祖国之眼”。
-
三百年澳头三门岛,漂在海上的世外桃源
在大鹏湾与大亚湾交会处的“漏斗口”,距澳头二十海里,有一处被称为三门岛的地方,又称为沱泞列岛,包含了大三门岛、小三门岛、青洲岛等岛屿。
-
历经百年传承,厚积四代匠心
流转百余年时光,横山鸭扎包历经沉淀发展,成为了珠海非遗中一颗宝贵的明珠。
-
打破季节,突破技术多元发展
令人齿颊留香的鸭扎包除了对原料的考究外,季节和时间也不可忽视。鸭扎包的初始制作时间是在中秋开始至农历九月底,这时候天气开始干燥,气温有所降低,小批量的鸭扎包开始制作。进入...
-
珠海斗门横山鸭扎包,百年佳肴承载“家”味道
俗话说,“北风起,吃腊味。”每逢秋冬时节,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横山街总是飘起阵阵腊味香,莲洲“四大美食”之一的横山鸭扎包成为人们饭桌上的主角。
-
吃“高楼” 拜大王爷,婚嫁习俗传承两百年
新郎新娘的亲朋好友们穿上新制的传统渔家衣服,梳上韵味十足的“仙姑头”,戴上金灿灿的头饰,对唱渔歌、载歌载舞……在惠州大亚湾东升渔村,每逢村民婚嫁,就能看到此番喜庆盛景。
-
为便利生活,自创手工假发髻
在当地,婚后的渔家女一般都要梳上发髻头以示已婚的身份,因此梳发髻头对渔家女来说是每天必备的功课。然而梳洗长发费时费力,不少渔家女不禁想着: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梳发髻头变...
-
一抹“东升金”,渔家技艺弦歌不辍
“金簪银簪,金钗银链,远远看去,渔家女头上仿佛矗立着金灿灿的轩榭廊舫。”在广东惠州,有一个四面环海的海岛渔村——东升村,全村1180多人,时至今日仍保持着海岛原生态的样貌,亦...
-
文化习俗独特艺术形式,凸显潮汕民众智慧情感
从悠扬动听的潮剧到活力四射的英歌舞、从逢年过节盛大的民俗巡游到激情四溢的赛龙夺锦、从活灵活现的动物舞蹈表演到潮州大锣鼓……独特的艺术形式凸显出潮汕民众智慧和情感,承载着深...
-
潮菜风味:踏遍人间路,至味在家乡
汕头,不仅是海鲜的天堂,更是传统与创新交融的美食胜地。无论是鲜美的牛肉丸,还是香气四溢的狮头鹅,每一道菜品都是对味蕾的极致诱惑。
-
潮语侨情:古韵犹存添神秘色彩
“家己人”“雅姿娘”“做升理”“过浪险”“鹤够力”……回到家乡团圆时,一声声亲切的家乡话,便是所有海内外潮汕儿女最温暖的联结、最牢固的身份认同。
-
乡音乡味乡风抚乡情
11月18日至20日,以“潮聚.向汕”为主题的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和第十届世界潮商大会在广东汕头市举办,来自32个国家和地区的266个潮属社团、商会的2800名“家己人”汇聚一堂...
-
历经百年风雨,大夫第保存完好
谭公村大夫第乃蔡锦青故居,是一座三进的大宅,前、中、后各有七间房,门厅、中堂和上厅以及两侧的小厅,房间和厅由四条回廊相连,形成一座宽26.1米、进深31.4米、下半部分为三合土夯...
-
告老归乡,造福故里
光绪元年(1875年)春,蔡锦青或许年事已高,身体不适,因而上疏乞休,回到归善老家,从此躬耕畎亩,安度晚年,尽力为乡里做些实事。
-
上司争饷,身陷两难
早在咸丰十年湘军便军饷紧张。曾国藩时任两江总督,为解决军饷问题,奏请将江西的漕折、厘金等用于湘军的军饷,此奏得到清廷批准。为此,日益引起江西巡抚沈葆桢的不满。
-
入仕擅长经济之道,修路建校造福故里
惠东,是一片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的土地,曾孕育出众多广为人知的历史名人,如曾守约、萧凤来等,他们的事迹与成就,如同璀璨星辰。
-
鲍家祖孙三代接力,守护凤鸡舞数十载
鲍六的探索钻研下,前山凤鸡舞表演的6个程序逐步得到完善。2013年,为加强前山凤鸡舞的活态传承,香洲区文化馆和前山文化站选择在荣泰小学设立培训基地。
-
1920年代,武馆收徒教凤鸡舞
1920年代,李福五在前山寨开设武馆收徒,同时兼教凤鸡舞,彼时,鲍六拜入其门下,学习凤鸡舞表演和凤鸡制作。
-
以锣鼓为节奏,以哨声为指引,舞者表现凤鸡喜怒哀乐惊
凤鸡舞表演由耍凤鸡者和凤鸡扮演者共同构成。耍凤鸡者通常是一人,凤鸡扮演者可以是一人或是多人,分为独舞和群舞两种表演形式,且有一套完整的表演程序:金鸡探望、金鸡戏水、金鸡梳...
-
百年“前山凤鸡舞”,展示非遗传承魅力
前山凤鸡舞,俗称“耍凤鸡”,是流传于珠海前山地区的一项民间舞蹈艺术。2009年,“前山凤鸡舞”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半路出家”玩木雕,骆志平曾多次获奖
骆志平,出生于1986年,祖籍河源,从小对工艺美术有着浓厚兴趣。其于2004年在惠州市博物馆东江民俗文物馆工作时,结识了惠州民间雕刻师陈远生,通过多次交流,对木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非遗项目进校园,培育技艺接班人
去年10月,惠州木雕工艺被列入惠城区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非遗项目的传承,若仅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支持与宣传推动,其生命力将难以长久维持。”
-
近50人坚守传承,产业化难题待解
惠州木雕历史悠久,深深根植于惠州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是惠州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范围广泛,几乎涵盖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
濒临失传到创新发展,惠州木雕传承之路渐宽
“玉不琢,不成器;木不雕,难成品。”一块平平无奇的木料,经过手艺人的精雕细刻、耐心打磨后,便能华丽变身为一件栩栩如生的工艺品,这就是木雕。
-
晚年:蛰居澳门支持抗日
离婚以后,孙中山仍然关心卢慕贞的生活和健康,并常写信和寄钱给她,继续负担她的生活费用。徐存福告诉记者,1915年至1916年间,孙中山先后给卢慕贞写了六封亲笔信,信中仍称她为“科...
-
离婚:深明大义成全良配
随着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卢慕贞也得以前往南京与孙中山团聚,但一个多月后卢慕贞便返回广东,此后在翠亨与澳门两地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