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裹有这样一句话,“东洋留学生捧苏曼殊,西洋留学生捧黄公度(注:即黄遵宪)。留学生不知道苏东坡、黄山谷(注:即黄庭坚),心目间只有这一对苏黄。”被捧为“当世苏黄”的苏,便是集情僧、诗僧、画僧、革命僧等各种名号于一身的苏曼殊。 [详情]
苏曼殊自幼即是多才多艺多情的才子。黄轶认为,苏曼殊在文学翻译与创作、绘画、梵学研究等方面的艺术成就,全面而独具风采。
12岁那年的一场大病,让苏曼殊结下了禅缘。苏曼殊一生经历了三次剃度。
苏曼殊一直患有严重的肠胃疾病,却仍“无糖不欢”,以致常被各种肠胃疾患所折磨,朋友送他绰号“糖僧”。1917年6月中旬,苏曼殊东渡探母回国后便居于上海,到冬季肠胃病加…
苏曼殊的一生既有儿女私情,亦不乏家国之情。在日本读书时,远在他乡的苏曼殊仍高度关注国内局势,爱国忧民之情愈益浓厚。
文脉链接:苏曼殊部分诗作
原装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