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有众多重要组织,包括甲状腺、喉咙、气管、食道、淋巴、神经。有医生提醒,若颈部出现5种异常的变化,很可能是各个器官组织发出的警号,甚至是患癌征兆!
看颈部5大变化自测健康 颈肿代表什么?
根据媒体《生命时报》报道,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刘天润医生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高登峰医生讲解指,发生在颈部肤色、肌肉、外观等的变化,反映身体健康处于什么状态,有机会是哪些疾病的征兆。
1. 颈部肤色变化
刘天润医生表示,除非因为日晒,否则颈部皮肤不应与其他部位有明显的色差。如果颈部肤色变黑或有红疹,有机会是代谢或免疫系统方面的问题,例如:
黑色棘皮症,特征包括颈后皮肤变厚及粗糙,呈现暗灰或深褐色,腋下和膝盖也瘀瘀黑黑的,像是洗不干净一样。 此症常见于肥胖人士,通常与代谢紊乱、高血脂、高血压、胰岛素阻抗等问题相关,在肾病、肿瘤、皮肤病等患者身上也可能出现。
红斑狼疮症、皮肌炎等疾病风湿免疫疾病患者,颈部皮肤会出现淡紫、红色的水肿性红斑或皮疹,并有发热和红肿,也会出现关节痛。
2. 颈梗膊痛(肌肉僵硬疼痛)
刘医生表示,若颈部变得不灵活,活动时有明显痛楚,问题可大可小,有可能是以下原因引发:
长时间看手机或伏案工作的“低头族”固然容易出现颈紧和僵硬,突然大力扭动颈部导致“chok亲”也会导致疼痛。
除了肌肉劳损和拉伤,颈梗膊痛也可能是更重大健康问题的征兆。 例如颈椎退化,如果头颈往前伸时痛楚加剧,向后仰时却有所纾缓,伴随头部转动的范围缩小,以及上肢出现放射性麻痹感,就要小心颈椎问题。此外,脑膜炎、腮腺炎等头部感染疾病,也可能引发颈紧膊痛,兼出现发烧、头痛、恶心等症状。
不良睡眠姿势或枕头不适合,容易令人落枕,一侧颈部活动会受限制,但头部姿势相对正常,且在几天内就会恢复正常。如果持续性出现痉挛性斜颈,而且情况逐渐加剧,就要小心脑出血、颅内感染等神经系统问题。
3. 颈部肿胀
刘医生表示,甲状腺、咽喉、食管等组织都集中在颈部,如果发生病变则可能出现体积增大的症状,导致脖颈肿大。 例子如下:
甲状腺肿大,可能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结节、肿瘤、甲状腺炎等问题有关,留意肿块会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建议及时检查找出确实病因。耳后和颌下有着密集的浅表淋巴结。 如果周边的器官组织发炎,例如牙龈炎、扁桃体炎等,就会出现淋巴结肿大、疼痛和吞咽困难,是发挥免疫作用的征兆。
刘医生建议,平日可以自行检查甲状腺和淋巴结,如果发现异常,务必及时就医:检查甲状腺时,可用手指触摸喉结区域,观察是否有异常肿块,并感受吞咽时会否有不适、疼痛或异物感。至于检查淋巴结时,可用指腹轻轻按压耳后和颌下,感受有否压痛。
他提醒,有痛感的淋巴结肿大,触摸到清晰的边界、质地较软且可以推动,情况相对安全;但如果淋巴结无痛,摸起来感觉粗糙和边界不清,且一直在增大,则有机会是肿瘤淋巴结转移、淋巴瘤或血液系统疾病的症状。
4. 颈血管肿胀
高登峰医生指,正常人在站立或坐位时,颈部静脉颈和动脉都无法通过肉眼看到,如果发现异常扩张或搏动,很大可能是心血管问题的迹象:
首先是颈静脉血管,如果身体半卧、呈30至45°时,可以看到明显凸起的颈静脉,即为“颈静脉怒张”,反映静脉系统压力大,血液无法充分回流,因此积聚在颈部,常常预示着右心衰竭、心包积液等疾病。
至于颈动脉,正常只会在剧烈活动后,微微观察到颈动脉的搏动。若处于平静状态,仍出现明显搏动,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甲亢或严重贫血患者身上发生。
高登峰医生建议,如果要检查颈部血管状态,可平躺下来触摸颈部区域,感受有没有异常扩张或强烈搏动感,但由于颈部动脉和静脉位置相近,一般人可能无法自己判断,若有怀疑应及时就医,进行超声波、心电图或验血等检查以确认情况。
5. 颈部变粗
高登峰医生表示,健康成年男性的颈围不超过38cm,成年女性不超过35cm,为之正常。 颈围变大,意味着颈部脂肪堆积过多,也与全身肥胖相关。如果不及时改善体重,会大大增加各种疾病风险,例如引发睡眠窒息症,以及增加患上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有多项研究表明,颈围增加与高尿酸血症和糖尿病的发病率相关。
如何准确测量颈围?
高医生表示,站立或坐于椅子上都可以,保持呼吸平静,直视前方,在喉结下方到低头时手能摸到颈椎最突出的位置,用软尺绕1圈。 建议每月测量1次,并记录结果。
另外,如果颈围增加,但仍未超标,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包括多吃新鲜蔬菜果,少吃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 每周进行1至3次30分钟左右的有氧运动,并且减少久坐时间,都有助改善情况。 如若颈围已经超过正常标准,则应尽快就医检查。
更多健康自测,尽在星岛环球网: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