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饮暴食不止单纯令体重增加,更可能伤肝伤脑!有医生引述研究指,如果连续5天放纵进食1类零食,大脑会出现类似上瘾的反应,更会增加患脂肪肝风险及伤害大脑损记忆力。
常吃这类食物易上瘾 研究揭5天内脂肪肝风险增
胃肠肝胆科医生李柏贤在Facebook撰文指,不少人都会吃零食减压,但最新研究发现,如果经常吃1类零食,只需短短5天就足以影响大脑活动,并增加患脂肪肝的风险。即使恢复正常饮食,产生的变化仍会延续一段时间。
高热量垃圾食物如何伤脑伤肝?
今年2月,德国图宾根大学(University of Tübingen)与亥姆霍兹糖尿病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发表了一项研究。他们招募了29位年轻健康男性,年龄介乎19至27岁,BMI19至25。其中18人须连续5天,每日额外摄取1500 kacl的高热量超加工零食,包括朱古力棒、布朗尼蛋糕和薯片,然后再恢复正常饮食7天。参加者所吃的高热量垃圾食物含有47至50%的脂肪,40至45%的碳水化合物。
研究人员透过磁力共振扫描与胰岛素敏感度测试,观察参加者的大脑反应。实验结果如下:
肝脏脂肪显着增加,但体重未见明显上升,也没有显着的血糖或发炎指标变化。这可能提高日后患脂肪肝或代谢疾病的风险。
大脑胰岛素敏感度出现“先增后降”的变化。短期暴食后,大脑奖赏相关区域对胰岛素反应过度活跃;恢复正常饮食后1周,反而在记忆、认知与视觉相关区域出现胰岛素反应下降,显示大脑部分功能尚未完全恢复。
大脑“奖赏与惩罚系统”受影响,对“食物带来的快感”反应变弱,对“负面结果”反应变强,这可能会影响饮食决策,让人更倾向于情绪性或冲动性进食。
什么是大脑奖赏与惩罚敏感度?
李柏贤医生解释,奖赏敏感度(Reward Sensitivity)指大脑看到喜爱食物时产生的快感。如果这个反应变弱,可能会需要更多高热量食物才能获得同样满足感,这与饮食成瘾的现象类似。
而惩罚敏感度(Punishment Sensitivity)反映在暴食后,大脑对进食带来的不适感(如饱胀、负罪感)变得更敏感。但这反而可能促使人们透过吃更多垃圾食物来缓解压力或焦虑,形成恶性循环。
大脑也有胰岛素阻抗?4习惯减风险
李医生指,因为大脑的胰岛素讯号不只影响血糖,也参与了食欲控制、奖赏反应、学习与记忆。当人在短期内摄取大量热量、油脂与糖分时,大脑的胰岛素反应就可能出现异常:
·对胰岛素变得迟钝,影响饱腹感与自制力
·海马回反应下降,可能干扰记忆与情绪调节
·减弱对食物的快感,导致更难满足和更想吃
他提出4个建议,有助避免暴饮暴食及对大脑与代谢造成影响。
·避免连续狂吃垃圾食物,偶尔放纵没问题,但不要让它成为日常习惯。
·多选择天然未加工食物:蔬果、全谷、蛋白质,让大脑恢复正常讯号。
·定期运动包括带氧与重训,能帮助改善胰岛素敏感度。
·充足睡眠,避免因疲惫而增加对高热量食物的渴望。
脂肪肝6大常见症状 警惕1种腹痛
脂肪肝是常见的都市病之一,有研究曾推算本港有逾100万人患有此病。根据卫生署资料,脂肪肝(或脂肪性肝病)是指有过多脂肪在肝细胞内聚积。脂肪肝的形成亦与肥胖、胰岛素耐受性、糖尿病、高血脂和高血压有密切关连。
脂肪肝按照成因可分为酒精性及非酒精性。“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一系列与肝脏细胞积聚过多脂肪(超过肝脏容积的5%)有关的肝脏疾病。脂肪积聚的成因与饮酒过量或其他继发性因素(例如药物或先天性代谢缺陷)无关。当中,脂肪肝有6种常见症状,包括:
食欲不振
恶心
呕吐
右上腹不适
疲劳
如果病情严重时,可能导致肝脏发大
若不及时改善,脂肪肝可演变为肝硬化或肝癌。要准确诊断是否患有脂肪肝,就要接受影像检查,例如超声波、电脑扫瞄、磁力共振造影等,或进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
专家履历:李柏贤
台湾林口长庚胃肠肝胆科副教授,专项是发炎性肠道疾病如克隆氏症、溃疡性结肠炎等
资料来源:Dr.Le 李柏贤、《nature metabo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