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3月31日公布中央防灾专家会议针对“南海海槽大地震”灾情推估,最坏情况将夺走29.8万条人命,并首度把南海海槽东西两半先后发生大地震的“半断裂”情况纳入灾情计算。 这种情况代表海槽两侧出现强震、海啸灾情不仅有时间差,灾情可能倍增而且延长,导致复原时程拉长。
▲2024年1月1日,日本石川县能登半岛发生规模7.6的地震,引发严重灾情。 路透社
综合日本《产经新闻》、《每日新闻》报导,根据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西村卓也说明,南海海槽震央从静冈县外海一直朝西南方延伸至宫崎县外海,呈东西向,这个区域若同时错动,称为“全断裂”(全割れ),灾损通常极大。 若海槽东侧或西侧先发生里氏规模8地震,隔一段时间另侧也发生规模相似的大地震,就称为半割れ),两次地震不仅震央在不同位置,也有时间差的特色,相差几小时到几天甚至几年都有可能。
“半断裂”地震不仅会有典型的建物倒塌、海啸等大型灾害,未受灾地带发生地震的机率也随之提高,受灾区域救援物资运送恐受阻,建物道路修复时间也会停滞。 东、西两侧交界处的纪伊半岛附近也可能再次天摇地动,建物地貌二度受灾。 先后顺序通常是先东侧、后西侧,原因尚不明确,但西村教授说,若西侧先发生地震也不足为奇。
日本史上南海海槽曾有多次“半断裂”地震,例如1854年安政年间发生规模8.6东海地震,32小时后发生规模8.7的南海地震;1944年昭和年间东南海发生规模8.2地震,1946年南海发生规模8.4地震,相隔2年之久。 过去300年间,南海海槽地震以“半断裂”为多。
专家会议假设的“半断裂”大地震是东侧规模8.7,西侧规模9.0,均超过日本史上规模最大的1707年规模8.6宝永地震,也都超出观测史上南海海槽东、西两侧的最大规模地震。 在上述假设规模情况下,南海东侧死亡人数最多将达7.3万人,123.8万栋建物毁坏;南海西侧估最多10.3万人丧生,96.8万栋建物毁坏。 推估两侧合计17.6万人罹难。
倘若南海东侧发生地震后,居民全数撤离,海啸稍晚袭击南海西侧时,死亡人数将大幅缩减至700人左右,若袭击东侧则缩减到10人左右。 专家强调,这显示民众收到警报后迅速确实避灾的重要。 去年7月宫崎县发生规模7.1强震后,日本气象厅首度发布巨大地震注意报。
如果规模9的强震发生在冬季大多数民众待在家中的深夜时段,并且有大规模海啸袭击日本东海地方,估计死亡人数恐达29.8万人,其中7成死于海啸。 不过,这次的推估已比2012年估计32.3万人死亡少了10%,因为日本建物防震与海啸疏散建设等避灾层面已有进步; 但由于海啸面积会增加30%,必须疏散人数从前次预估的950万人增加到1230万人,占总人口10%,经济损失金额270万亿日元将是313东日本大地震的10倍。
来源:中时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