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汉初诞生了不少英雄豪杰,其中最出名的无疑是当时的两大霸主——西楚霸王项羽以及西汉的建立者刘邦。张良和陈平都是当时刘邦麾下的重要谋士。
张良的第一策就是帮助刘邦攻破秦朝峣关的军队。刘邦听从了张良的建议,因此也成为了各路诸侯中第一个攻入咸阳的人,直接导致了秦朝灭亡。
张良的第二策就是在刘邦攻入咸阳后,被眼前的繁华迷住时,张良及时叫醒了他,这也使得刘邦重新拾起雄心壮志,同时也免于了被项羽夹击之境。
张良的第三策就是著名的鸿门宴,正是因为有了张良的谋划刘邦才得以虎口脱险,因为如果没有张良,刘邦很可能就会命丧这场鸿门宴,后来的大汉王朝也就不复存在了。
张良的第四策就是帮刘邦讨要汉中封地,有了汉中之地,就有了出兵中原的路线。
张良的第五策就是为刘邦争取更多的发展时间,他先是建议刘邦烧毁可以出兵中原的栈道,如此一来可以打消项羽的戒备,随后又向项羽告发了齐王谋反之事,给项羽找来别的麻烦,由此把项羽的注意力引到别处,从而给刘邦赢得了喘息之机。
陈平的第一策就是刘邦不敌项羽,被其打的逃无可逃时,陈平为刘邦献上了一计,那就是用重金离间项羽君臣的关系。此计策一出,项羽果然上当,这也导致项羽麾下君臣离心,不少将领直接离开了项羽军,有的就算没有离开也深受项羽的猜忌,不被重用。
不仅如此,等项羽派人来谈判时,陈平先故意将其当成项羽谋士范增派来的使者,让人隆重接待,然后又在得知是项羽使者时,把之前的热情和待遇全部都收了起来。
这样强烈的反差感让使者十分不适,随后就把这件事和项羽说了,最终项羽果然误会了范增,以至于范增辞官回家,这也导致无人为项羽出谋划策,为以后的落败埋下了伏笔。
可以说陈平的离间计取得了完美的效果,不动声色的就瓦解了项羽麾下大部分的势力。没有这些重要臣子和范增这个最强谋士的帮助,项羽就等于自断一臂。这也是项羽最终不敌刘邦的原因之一。
陈平的第二策就是在荥阳刘邦大军危急之际,陈平帮助刘邦金蝉脱壳,化险为夷。不过代价也是极为从残忍的,他让守将带著数千名女子从东城门而出,吸引敌军注意力。而让刘邦则悄悄走西门,进而让刘邦逃过一劫,不过那个守将和数千名女子就没那么好运,全部战死了。
其策三也是最为重要的,他帮助刘邦巧妙的夺取了韩信的军权,进而消除了刘邦的最大威胁。当时韩信帮刘邦开疆拓土,打下其馀诸侯之地,于是就派人向刘邦请旨求一份封王诏书。
刘邦得知这个消息后暴怒,直接对著韩信的使者破口大骂,后来还是在陈平的示意下才改变了言辞,换了一副态度,对韩信百般夸赞,也因此韩信对刘邦死心塌地。
后来刘邦统一天下后,韩信在军中的威望甚至盖过了刘邦,士兵只认韩信,不认刘邦,这也惹得刘邦不满,一直想找机会卸去韩信的军权。恰好这时项羽的旧臣锺离昧来到了韩信的麾下。这也让刘邦找到了对韩信下手的借口。最终在陈平的计策下,让刘邦假意巡游天下,然后不动声色的卸下了韩信的军权,将他带回了都城,解决了一大祸端。
陈平的计策虽然不如张良的谋划惊天动地,但是陈平对于人性的把握以及一些阴谋诡计之上,也是不弱于张良的存在。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陈平和张良都是刘邦麾下的谋士,张良又深受刘邦赏识,甚至刘邦称赞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因此陈平对张良自然是不服的,如此一来就少不了一番较劲,但对比两人的计策,就会发现张良的计策多是有著大智慧,对战局把握极为到位,以阳谋为主。反观陈平的计策,就多是一些阴谋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