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6 星期六 03:19:01

68岁长寿专家逆龄15岁,延寿必采这种最佳饮食法,3类食物绝不吃

发布时间:2025-03-31 13:51

如何能够健康地变老? 一名接近70岁的长寿专家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达到显著的逆龄效果,更表示自己的身体状况远比真实年龄少15岁。 当中,他特别推崇一种有助延寿的最佳饮食法,并点名有3类食物自己绝对不吃。

1

68岁长寿专家逆龄15岁 延寿必采这种最佳饮食法

根据外媒《Business Insider》报道,68岁的Eric Verdin是长寿抗衰老领域的专家。 他强调,生活习惯比基因更能决定一个人能活得多健康。 透过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并借助科技监测的帮助,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成功在自己身上实现“回春”效果,强调自己已将生理年龄逆转15岁。 根据血液检测与各项健康指标,他目前生理年龄约为48至53岁之间。 Eric Verdin总结了自己的3大回春延寿秘诀。

1. 遵循地中海饮食

Eric Verdin认为维持年轻的关键,在于吃对东西。 他选择了地中海饮食法,多摄取蔬菜、水果、全谷、豆类、鱼类和橄榄油,避免高糖高脂的加工食品。

地中海饮食法早前获美媒《U.S. News & World Report》评为“2025年最佳饮食法”,这亦是地中海饮食法连续第8年夺冠。

地中海饮食策略:

每餐通常由40%碳水化合物、40%健康脂肪和20%蛋白质组成。

强调进食植物性食物,包括全谷类、豆类、坚果和特级初榨橄榄油,并以适量的瘦肉家禽和大量海鲜为特色。

注重整体饮食品质而不是特定营养素。

不通过高度控制方式,消除某些营养或食物种类,而是提供上述通用的指导方针,容易适应任何地方的饮食方式,成为一种可持续的饮食方法。

这种传统饮食在希腊、意大利、西班牙和土耳其等地中海地区很受欢迎。

吃什么食物符合地中海饮食法原则?

每餐都要吃:

新鲜水果和蔬菜:新鲜蔬果几乎无进食限制,但并不包括薯仔。

全谷物:藜麦、大麦、燕麦等。

豆类:豌豆、扁豆和大豆等,提供蛋白质、纤维、维他命和矿物质。

坚果和种子:如杏仁、核桃、亚麻籽、奇亚籽等,可当零食。

橄榄油:鼓励使用特级初榨橄榄油,作为脂肪主要来源,避免其他植物油和动物脂肪。

可以经常吃:

鱼和海鲜:如三文鱼、吞拿鱼等,每周至少吃2次

适量进食:

家禽:例如鸡肉和火鸡,每周可适量吃。

乳制品:奶酪和天然芝士等乳制品,提供钙质、维他命D和钾。

酒:每天最多1杯; 如从不喝酒,不鼓励试喝。

避免进食:

红肉、糖果、加工食品

忌廉、含糖饮料

2. 不吃超加工食品

它们通常低纤、高糖又高脂,容易令人过度进食,更与肥胖、癌症、抑郁症等多达32种疾病有关。

甚么是超加工食物? 据香港食安中心指,超加工食品是指通常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制造; 糖、油及脂肪和盐常常混合在一起作为配料; 具有超加工食品特点的配料,为烹调时不常用的成分或各类别添加剂(如增味剂、色素及人造甜味剂),常见的食物例子包括碳酸饮品、薯片、曲奇、即食面及冷藏薄饼。

3. 不喝果汁

果汁缺乏水果纤维,令身体吸收糖分过快,导致血糖飙升,长期可导致胰岛素阻抗及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如果直接吃水果,水果糖分进入体内的速度会较为缓和。

香港医管局提醒,血糖过高可引致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长远更会引起心血管、视网膜、神经、肾脏等多个身体系统及器官破坏。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准则,如空腹血糖≥7mmol/L,或餐后两小时血糖>11.1 mmol/L的人士,即可判断为患上糖尿病。

糖尿病初期会出现以下症状:

· 经常口渴、小便频密、感到饥饿

· 体重下降、容易疲倦、视力模糊

· 伤口不易愈合、皮肤痕痒,女性或会出现发痒的情况

4. 不摄取酒精

他以往每天会与妻子分享1杯红酒,后来暂停喝酒一段时间后,发现精神与睡眠质素都有明显改善,此后几乎将酒精完全戒掉。 他也强调,酒精没有所谓的“安全摄取量”,且与癌症风险直接相关。

据香港卫生署指,酒精是一种有毒的物质,几乎影响身体每个部位。 酒精的毒性可导致一系列慢性疾病及癌症,当中包括:

· 心脏:高血压、心脏衰竭

· 脑部:中风、记忆力衰退

· 肝脏 :肝癌、肝硬化、脂肪肝

· 乳房 :乳癌

· 口腔和肠胃:口腔癌、大肠癌、急性和慢性胃炎、胃溃疡

· 生殖器官和功能:阳萎、削弱精子生长、减低女性受孕机会

· 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B

· 痴肥

· 精神:抑郁症、焦虑症、失眠

Eric Verdin总结指,长寿并非单靠遗传,而是每一天健康选择的总和,重视运动、良好睡眠、压力管理与社交互动,都是使人能够健康地变老的关键。

专家履历:Eric Verdin

老人学家,老年相关疾病研究机构“Buck Institute for Research on Aging”行政总统

数据源 :《Business Ins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