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2 星期三 11:57:18

秦朝推广“书同文”,解决跨方言区交流

发布时间:2025-03-25 10:05

根据不同统计口径,有说中国八大方言,有说七大方言,还有十大方言,其他还有若干小方言。统计口径不同并不影响事情本质,即中国方言的确众多,光“太阳”这个词,全国就有63种说法,读音更是有1079种。更重要的是,不同方言之间差别很大,光靠听的话,压根听不懂,比如南京高淳话、无锡宜兴话、粤语等,简直就是一门“外语”。

过去百年,中国考古发现很多史前遗址,其中虽然不同地理的遗址之间存在交流,比如5000年前的安徽凌家滩遗址与同时期的西辽河流域红山文化就存在交流,但总体来说不同地理之间的文化差别较大。

上世纪80年代,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根据中国数以千计的新石器遗址情况,提出“六大文化区系”理论,即:以燕山长城南北地带为中心的北方区系、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区系、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区系、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区系、以环洞庭湖与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部区系、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中轴的南方区系。

其中,每个文化区系内的文化大致趋同,且都有自己的核心区,甚至核心遗址。其实,可以粗略的将每个文化区系视为一个“散装的古国”,或者说“多个古国”组成的文化联合体。

巧合的是,文化区系与方言区虽然不能一一对应,但也存在一定重叠,比如粤语方言总体属于南方区系,吴语方言属于东南区系,湘方言属于西南区系等。

当然,由于地理与历史的原因,同一文化区系内也会分化出不同方言,比如古代南方区系内族群较多,兼之山多非平原的地理原因,导致同一文化区系内有多种方言,既有粤语、也有赣语,还有因迁徙原因带去的客家话;同理,不同文化区系之间的语音也会趋同,比如因为历史上北方各地交流频繁,所以如今山东就属于北方方言。

而语言不同会助推分裂,那么中国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必须使用表意文字——各大方言彼此能交流的文字工具!因为,如果使用表音文字,即便短期内依靠武力强势推广,但时间一长后,各地读音依然大不相同。

因此,虽然中国使用表意汉字,但如果没有规划,依然会出现新的问题,语言文字上的隔阂就会涌现。

秦始皇推行“书同文”,除了元清之外,历代都推广强调书同文,但另一方面,当时虽有雅言即普通话或官话,但历代并未强力推广,因为无法在全国大规模推广,在中央做官的当然要会官话。

总之,一者中国广土众民,地理环境又差别较大,必然出现各种方言,这是不可避免的,在古代也是没办法解决的;二者中国是不同文化互相融合的结果,征服当然有,但主流是融合,因此各文化区系的语言习惯必然会传承下来.......由此导致如今方言众多。

由于中国表意汉字的特性,以及从秦朝开始着重推广“书同文”,就解决了跨方言区的交流问题,避免出现语言文字的隔阂,这也是中国能够大一统的重要原因。在这一问题上,秦始皇不愧千古一帝,目光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