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幼年丧父,母亲很贤惠,教他识字、练字。家贫无钱买笔纸等,就在沙子上练字。他青年时投军,母亲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
此时金人侵宋,占领汴京(开封),执徽、钦二帝北去,康王赵构在杭州建国,成为南宋,称为宋高宗。他用秦桧为宰相,当时文人主和,武人主战。岳飞大破金兵于朱仙镇,有直捣黄龙(吉林农安)的壮志,不幸被秦桧嫉妒(主和派),用十二道假金牌将他召回京城。岳飞有“忠君爱国”的思想,班师回京。过长江时,经过江中金山寺,乃去拜访该寺的住持道悦禅师。
道悦和尚劝他不要回京城去,在金山寺(镇江)出家修行,可以免去生死一劫。岳飞已将生死置于度外,认为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没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思想,所以拒绝了道悦禅师的一番盛意。临行时,道悦禅师作一首偈颂,道是:“岁底不足,谨防天哭;奉下两点,将人害毒。”
岳飞回到杭州,秦桧用“莫须有”三字,使岳飞父子下狱。等到临刑的时候,岳飞才悟出道悦和尚的偈颂大意。那年的十二月二十九日过年,同时天降大雨,岳飞在狱中听到雨声,知道大难临头,想起道悦禅师的谶言终于应验了。“奉下两点”,就是“秦”字。果然岳飞被斩于风波亭。
秦桧问监斩人:“岳飞临刑时,说些甚么话?”监斩人说:“只听他说,不听金山寺道悦岳飞的话,所以有今天的下场。”秦桧一听大怒,派何立去金山寺,捉拿道悦岳飞。道悦在头一天于定中晓得这段因缘,乃留下一个偈语:“何立自南来,我往西方走;不是法力大,几乎落他手。”
写毕,随即坐化。众人不明究竟,既悲伤又疑惑。直到次日何立率兵而来,大家才恍然大悟,对道悦禅师的追念、尊崇更甚。
何立来到金山寺时,老禅师已经圆寂,他无可奈何。这证明道悦坐禅的功夫到了极点,已可控制生死,愿意何时往生就何时往生,生命操纵在自己的手中。古时禅师都有这种功夫。生死自如,遂心如意。在唐朝有位禅师,名叫邓隐峰,可以倒立而圆寂;近代金山活佛可以站立而圆寂。这都是由禅定的功夫,来去自由,不受一切的限制。
道悦禅师既能预知岳飞的生死,当然也会知道自己的生死,为甚么他不利用自己的神通远逃外地?盖因生死业力不可逃避!岳飞逃不过命中的定业,道悦禅师当然知道自己也逃不过生死的业力。悟道禅师虽不免业报牵引,但悟道后已无惧生死。
其实,岳飞作为一员忠勇的儒将,他和禅宗的渊源挺深的,至少这类的民间传说故事久已流传。据有关传说和佛门记载,不但岳飞和道悦禅师有渊源,而且还与禅宗史上著名的大慧杲禅师结过缘。大慧杲禅师就是发明了后来风行天下的“看话禅”(也叫“话头禅”)这一流行禅法的祖师。这些事例反映了佛教界出家人的一份爱国情怀,这些有道高僧们用他们自在洒脱的别样人生给我们启示:出世间法不是泯灭人性,反而是升华人性,达到真正的至情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