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肥胖日】肥胖不单影响外观,如果不及早正视问题,更有机会导致高血压、中风、糖尿病等多种并发症! 为响应每年3月4日的世界肥胖日,内分泌及糖尿科专科袁美欣医生接受《星岛头条》访问,分享了一些肥胖症治疗方法和控制体重的小贴士。
逾半数港人超重或肥胖 恐致200种并发症
根据卫生署2020至2022年度的人口健康调查报告,本港的超重及肥胖的数字近年不断攀升,当中在15至84岁的港人中,有逾半数人均有有肥胖及过重的问题。 不过,标准上应如何界定肥胖? 袁美欣医生指,根据亚洲成年人的体重指标,BMI达23或以上,已属超重; BMI 25-29.9已属于1级肥胖; BMI 30或以上则属于2级肥胖。
而今年1月医学期刊《刺针》刊登的最新报告指,除了以BMI界定肥胖,还建议参考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体脂率及病史等资料,去判断身体的肥胖水平,以更全面了解健康状况。 报告亦提出以下2个肥胖新分类:
· 临床前肥胖:身体状况良好且无并发症的肥胖患者
· 临床肥胖:指已出现并发症的患者
袁美欣医生提醒,肥胖除影响身型外观外,其实还有机会引发逾200种并发症,当中包括以下一些新陈代谢、心血管、肠胃、呼吸及骨科等疾病:
肥胖常见并发症:
新陈代谢病:糖尿病、三酸甘油脂过高、尿酸高等。
心血管病:血压高、突然心脏死亡、心衰竭、冠心病等。
肠胃病:胃酸倒流、脂肪肝等。
呼吸问题:睡眠窒息症、哮喘等。
肾脏问题:肾炎、肾衰竭等。
骨科问题:膝盖会早退化,会易跌倒,甚至会扭伤脚跟位置,较易受伤。
情绪病:抑郁症、焦虑等。
皮肤病:感染红疹和霉菌 。
生育问题:女士的卵子质素下降、月经周期不规则,从而减低受孕的机率。 男士的精子质量较差。
癌症:肝癌、胰脏癌、乳癌等。
如何健康减肥?多做1类运动
许多人透过饮食调整减肥,例如采用168断食及生酮饮食等。 袁医生指出,暂时未有确实的数据证实,哪一种饮食法最有效。不过,日常只要能控制食量及卡路里摄取,并持之以恒,便是最适合自己减肥的方法,她又分享一些健康有效的减肥贴士:
· 低碳饮食法:低淀粉饮食比低脂饮食更有效,且更易接受。
· 选择健康食物:摄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蔬菜和蛋白质,避免加工食品。
· Cheat Day(放纵日):为自己定下放纵日,可使减肥过程更可持续,建议计划一些美食和限额,例如每周吃·一次雪糕或朱古力,其他日子保持均衡饮食。
· 避免反弹:减重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快速减重,反而易于反弹。
· 多做运动:特别是负重运动,有助于维持肌肉量。
· 注意饮食:吃到不饿时就停止,定时用餐,少吃零食,避免加工食品。
肥胖至什么程度需治疗手段介入?
如果BMI达27.5以上,通过日常生活调整都没办法达到减重效果,可以考虑接受减重治疗。 袁医生指,不同程度的肥胖症患者的治疗目标,都是减少脂肪量以逆转健康问题。 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个别情况的患者或需考虑接受手术,例如在胃部放入水球或缩胃手术。
袁美欣医生指:“通常当BMI达32.5以上且无并发症,或BMI在27.5以上且有并发症时,患者已符合手术资格。 但是否直接进行手术或先尝试药物治疗,则因人而异,需与患者讨论其具体情况。” 在药物治疗方面,目前主要分两大类:
传统口服药物:口服药物主要刺激“多巴胺”分泌,让人感觉饱足,帮助控制食欲
减重针剂药物 GLP-1肠泌素受体促效剂(减肥针): 以皮下方式注射。 “GLP-1肠泌素”其实是一种由肠道分泌的贺尔蒙,可传达讯息给大脑,使得大脑得知我们已经摄取了足够食物,产生饱腹感,并恢复正常的新陈代谢。
口服药物一般可减6%至10%的体重,至于减重针剂药物,大部分患者6至9个月之后,可减重16%至20%甚至更多。 因此,此类针剂的减重效果,普遍优于口服药物。 同时,亦有研究报告指,此类针剂药物除了降血糖及减重,对心血管健康有着正面帮助,有效降底心脏衰竭的风险。 但需注意的是,不论针剂或口服药物,都有机会出现副作用,包括恶心、口干 、便秘、头晕和腹泻等,医生会循序渐进,让患者适应药物,慢慢再增加剂量,减低出现副作用的风险。
减重后对身体有何影响?
袁医生续指,对于一级或中度肥胖者,即使减重的5%至10%,已足以对身体带来重大裨益:
减少2%至5%:可改善血糖和三酸甘油脂
减少5%至10%:可改善血压、多囊卵巢症或月经不调
减少10%至15%:可改善睡眠窒息或胃酸倒流
减少超过15%:刚确诊糖尿病者能有效控制病情
减肥如何逆转糖尿前期?
袁医生建议,如有肥胖问题,应尽早处理,千万不要等到肥胖问题严重,出现并发症或需要做手术才求医。 她又提到,曾分别为两位女士成功减重,改善了她们的生活。 当中,一位28岁的女生从小体重偏高,BMI达30,体检发现空腹血糖达6.5,有糖尿病风险。 即使她每周已有两天进行瑜伽或跑步,饮食方面也尝试节食3个月,但仅减掉一两磅,血糖亦未见改善。
后来袁医生以减重针剂药物帮她减重,结果这女生的BMI成功降至27,空腹血糖也回复正常,糖尿前期的状况得以扭转。 由于她有家族糖尿病史,日后她仍需继续留意饮食和运动,减低糖尿病出现的风险。
另外一位62岁女士BMI约35,身高150厘米,体重约80公斤,因膝关节退化需依赖拐杖,无法进行运动。 她曾咨询骨科医生准备换骹,但医生建议她减重,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康复效果。
于是,袁医生使用药物辅助减肥,因为该女士运动困难,时常感到饥饿,便为她注射减重针剂药物, 帮她减了约10公斤。 经过半年,她膝盖疼痛减轻,能用拐杖轻松走路。 手术后,她的康复情况良好,也不再需要拐杖。 她仍会透过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加上定期复诊按需要调整药物,现在已能自行控制运动和饮食。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 泽连斯基、特朗普在白宫吵崩,郭正亮曝“关键10分钟”内幕 日益亲近俄罗斯?特朗普:美国应少担心普京,多关注移民毒枭杀人犯 “没看过这么弱的在野党”赵少康骂完后曝:激起热情了 特朗普开征加墨25%、中国20%关税,中方:将采取反制措施 两会2025 | 直击:刘结一主持政协记者会,500中外记者到场 泽连斯基指俄乌停火遥遥无期,特朗普批最糟糕言论:不会再忍受这种调子 35岁性感人妻公开怨老公没有性欲?曾自曝被富豪父子看中 特朗普内八字步姿片疯传 ,引发健康疑虑,发言人批炒作 美媒:特朗普暂停对乌克兰所有军事援助,要求基辅展现和平诚意 汪小菲解脱!昔欠逾2.5亿新台币巨款,代理大S遗产“出入豪奢”全被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