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当时杜甫正在奉先县探家,次年历经千辛万苦,与难民为伍携家逃到鄜州羌村。不久又只身北上肃宗设在灵武的行在,中途被暗示叛军俘获,押送长安,过了一段陷贼生活。
直到至德二年(757)他才逃出长安,他在诗中描写当时的情况是:“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述怀》) 肃宗让他担任左拾遗,这是一个属于从八品的在皇帝的身边可以提意见的小小的谏官。但不久就因为上疏营救房琯罢相而得罪了肃宗,几乎被杀头。
之后,就过着几近流浪的生活。一家人经常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寒冷的冬天,手脚冻裂,皮肉坏死,还要到山里采野果,经常空手而归…… 那几年,他吃了不少的苦。
763年,安史之乱终于结束。当唐军收复安史叛军老巢的消息传来,杜甫喜不自禁,挥笔写下了这首“生平第一快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杜甫喜极而泣,八年的阴霾,长久的忧苦之情,被一扫而空。家中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妻子和孩子与杜甫一样激动。
在那一刻,杜甫似乎已经看到,从此以后,国家安定,百姓幸福,而他和妻子、孩子也终于可以回家了,终于不用在漂泊动荡中度日了。
在这快乐的时刻,他要纵酒高歌,他要赶快打点行装返回家乡。甚至回家的路线都浮现在了眼前,他的家乡在洛阳的偃师,他将沿长江东下,穿过三峡出川,然后再向北到达襄阳,从襄阳再向北,就能到达洛阳了。杜甫沉浸在胜利的喜悦和对未来的遐想之中。
这首诗在《唐诗排行榜》上位列第二十八,是一首为古今读者所共赏的绝妙好诗。正如一位名家所说,它“有如长江放流,骏马注坡,真是一往奔腾,不可收拾”!
诗中,最能表现诗人此时此刻心情的词语,无疑是“喜欲狂”三个字。
专题 更多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