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 中国积极应对未来的经济挑战

发布时间:2024-12-20 22:50

美媒《欧亚评论》12月20日文章,原题:中国正准备做好应对未来经济挑战的各项工作。文章报道如下:

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与会代表在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时认为,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可以顺利实现;此外,对当前经济形势的严峻性提出警告。

会议指出,外部环境变化的不利影响加深,国内经济运行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包括内需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压力以及多种风险。结合当前经济表现及对2025年形势的评估,研究机构安邦咨询认为,即便进一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明年中国的经济前景仍难言乐观。

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比,今年会议特别提到“外部变化的冲击进一步加剧”,对外需形成更大压力,经济增长阴影加重。因此,今年更加强调“国内大循环”,重点关注内需不足问题。然而,供需失衡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显现,从去年提到的“局部供给能力不平衡”,到今年的“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再到从去年“预期不稳定”演变为今年的“居民收入增长压力”,反映需求、供给和预期三大问题的深化。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企业经营,也直接波及居民就业和收入,进一步突显需求不足的根本症结。

会议还提到,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新增的政策有效提振公众信心,带动经济明显反弹。这表明当前经济稳定和全年目标的实现主要依赖政策强化,而非内生动力的增强。这种经济稳定的可持续性面临重大挑战。

明年的宏观政策为以扩大内需为重点,但安邦研究者指出,尽管宏观政策力度或是“前所未有”,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在内生动力不足的背景下,政策驱动更多是为了托底经济,而非推动增长反弹。2025年经济目标从“持续恢复”调整为“保持稳定增长”,强调就业和物价的稳定,体现出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可能愈发突出。

从具体政策看,明年的消费将成为增长的唯一支柱,“三驾马车”中的投资和出口贡献有限。外需目标调整为“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意味着外贸顺差已不被期待为增长引擎,而是追求稳定。国内投资将更注重效率,扩张幅度受限,与2008年的“扩大基建”政策形成鲜明对比。在财政政策多年活跃后,投资回报率和效率下降,进一步刺激投资可能带来更多债务和低效资产,对增长贡献有限。

因此,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消费需求的拉动。会议提出,通过增加消费补贴、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完善社会保障等措施增强消费能力。然而,这些政策的效果不会像扩大政府投资那样直接,对需求结构的改善意义更大,对总需求增长的贡献有限。

尽管刺激消费和扩大内需已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但依靠消费单一驱动力的模式短期内难以解决问题,中长期仍需逐步改善。安邦创始人陈功指出,政策应保持国内外循环的平衡,过度依赖国内循环并不可取。在收入增长压力和企业经营困难的背景下,国内循环短期内难以完全支撑经济增长。若轻易放弃外循环,可能加剧经济失衡风险。

展望未来,快速经济增长的阶段已成为过去,结构性挑战更加突出。实现高质量增长需要通过效率提升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扩大内需政策不仅聚焦需求侧,也需供需两侧协调发力。尽管会议未直接提及供给侧改革,但多次强调的“协调”已隐含其重要性。

此外,政策还呈现新变化,强调通过优化产能替代减产,持续推进风险防控,特别是稳定房地产市场并构建新发展模式。这表明供给侧调整与需求侧扩张间的平衡依然是政策核心。

即使采取前所未有的逆周期调节措施,经济复苏难以迅速实现反弹,而是通过减缓下行速度推动稳定。为实现明年稳定增长目标,政策需持续发力,但长期难度或将加大。

总体看来,尽管进一步放松宏观政策有助于稳定经济,但内生动力的不足使政策更多是防止经济急剧下滑,而非刺激增长。经济规律和当前形势表明,长期下行趋势难以快速扭转。因此,决策者需对未来经济挑战有更加理性和现实的预期,在“稳”与“进”以及国内外循环之间保持适度平衡。

编译/迪巴拉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