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癌症/致癌食物】“食肉兽”注意!一名35岁男子确诊大肠癌3期并扩散至肝脏,医生指出,该男子常吃2种肉,引发癌症。有研究发现,这类肉如果每日吃2片,会大大增加患癌风险。
大肠癌|常吃2种肉患大肠癌3期兼扩散
营养功能医学专家刘博仁在其Facebook专页分享病例指,该名35岁男子罹患大肠癌3期,手术后癌细胞仍扩散至肝脏。本来无肉不欢的男子,确诊患癌后开始茹素,并向刘博仁医生谘询应如何摄取营养抗癌。到底吃哪种肉,致癌风险较高?
吃什么肉容易致癌?恐引发5大癌症?
该男子表示,自己最爱吃牛扒、牛肉麵、烟肉、香肠等红肉和加工肉,医生指,这种饮食喜好很可能是他罹癌的关键因素。刘博仁医生解释如下:
世界卫生组织于2015年已将加工肉(烟肉、香肠、腊肉、热狗肠、火腿等)列为一级致癌物,即有证据确定对人体显著致癌。至于未加工红肉,例如牛肉、猪肉、羊肉、马肉等,则被列为2A级可能致癌物,即是对动物确定具有致癌性,但对人类很可能有致癌性。
另外一些流行病学调查,则认为红肉与大肠直肠癌、前列腺癌、胰脏癌、胃癌及乳癌有关。
刘博仁医生指,红肉中的血红素、亚硝胺、多环芳香烃、异环胺等,均与引发肿瘤有关的物质。其中,血红素的铁因为会产生较高的自由基反应,可能导致细胞癌变。另外,红肉含有大量油脂,会刺激消化脂肪的胆酸分泌,并被肠道坏菌转变成致癌的次级胆酸,这也是红肉可能致癌的原因之一。
大肠癌|每日吃2片火腿 患癌风险高18%
红肉可能致癌,所以不应吃动物性蛋白质吗?刘博仁医生表示,当总蛋白质量摄取不足时,就不要太强调区分动物性或植物性蛋白,避免身体众多功能无法维持。但当总蛋白质摄取量无虞的时候,就应注意动物性蛋白及植物性蛋白的选择。他建议加工肉能少吃就少吃,而红肉则每星期不要吃超过500g,每天不超过1个手掌大小的份量。
吃多少红肉/加工肉易致癌?
世衞辖下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警告如下:
每天食用50g加工肉类,患大肠癌的风险将增加18%,且吃得越多,风险越大。
50g加工肉类的份量,大约相当于1.5条香肠、2片烟肉、2片火腿或3块午餐肉。
大肠癌饮食|化疗期间应吃红肉补充体力吗?
至于癌症患者,医生及营养师一般建议在接受化放疗时,应大量吃红肉来补血及补充体力。尤其是牛肉,因为富含蛋白质、铁、锌、镁、维他命B6和B12,饱和脂肪含量高,看似与流行病调查结果相违背。对此,刘博仁医生建议癌症患者补充动物性蛋白质时,应以鸡蛋及白肉为优先,包括去皮鸡肉、中小型深海鱼、虾肉等,加上充足的豆类穀类植物蛋白。
刘博仁医生将红肉视为“必要之恶”:如果血红素及白血球仍然维持得不错,就不必吃红肉了。除非化疗结束后,血红素降到10以下,或是白血球降到3000以下,才建议吃一些红肉补充。
另外,刘博仁医生亦提醒,每日一定要吃至少5份蔬菜,以及最多2份水果。蔬果因富含可溶性及非可溶性纤维,可以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减少红肉裡的致癌物质与大肠黏膜接触的时间,更可增加肠内益菌,有助代谢致癌物质。
大肠癌症状|12征兆最常见 常便秘腹泻要小心
根据香港癌症网上资源中心资料,早期的大肠癌或全无症状,有一些较常见的征状与排便习惯改变有关。
大肠癌症状 与排便有关
持续便秘或腹泻
大便后仍有便意
大便带血、呈黑色、带黏液或直肠出血
粪便呈幼条状
大肠癌 其他症状
无故体重下降、下腹不适(腹部发胀、肠绞痛)、手脚冰冷、疲倦、心跳加速、气喘、面色苍白、头晕等
大肠癌成因|5类人易患大肠癌 小心瘜肉癌变
癌症网上资源中心又提醒,实践健康的生活模式及定期筛查,有助预防与提早发现大肠癌。以下5类人有较高风险罹患大肠癌。
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中的纤维含量不足、进食大量红肉和加工肉食、缺乏体能活动、肥胖、饮酒和吸烟
带有遗传性的肠病,例如“家族性大肠腺瘜肉病”或“连氏综合症”
大肠长期发炎,例如“溃疡性结肠炎”
过往有大肠瘜肉
有大肠癌家族史,尤其是直系亲属(即父母、兄弟姊妹或子女)
资料来源:刘博仁营养功能医学专家、癌症网上资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