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7 星期一 17:32:11

研究揭每天做好2件事,记忆力翌日增强防脑退化,30分钟也有效?

发布时间:2024-12-12 13:53

不少人也忧虑晚年患上认知障碍症,不过,英国一项新研究证实,只要每天做好2件事,即有助增强记忆及认知能力,翌日见效! 长远而言,更可预防认知障碍症。

1

认知障碍症 | 每天做好2件事 记忆力翌日变强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今年12月10日在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发表上述研究报告,旨在探讨体力活动、久坐及睡眠与翌日认知表现的关系。

研究邀请了76名50岁至83岁、没患脑退化症的成人佩戴测量仪器,连续8天追踪他们的睡眠状况,再安排他们进行简单的线上认知测试,记录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和处理速度等能力,并有以下发现:

每增加30分钟运动,参加者的记忆力分数平均会增加2-5%。

每晚睡眠至少6小时,参加者隔天的记忆力、注意力和反应速度有改善趋势。

久坐行为每增加30分钟,参加者隔天的记忆分数便呈现小幅度下降。

研究团队指,每天进行30分钟的中强度运动,并在晚上拥有至少6小时的睡眠时间,均有助改善翌日的认知能力,但久坐行为则有损大脑记忆。 研究亦证实身体活动有助增加大脑血流量和刺激神经传导物质,其持续时间也似乎比过往研究所预期的更长。

研究团队总结,维持认知功能对长者晚年的生活质素十分重要,体力活动已被证实对维持认知能力有正面影响,加上良好的睡眠质素,长远而言甚至可预防认知障碍症。

认知障碍症 | 前/中/后期症状大不同 这时候开始难自理?

根据香港医管局资料,认知障碍症(脑退化症)是因大脑神经细胞病变而引致大脑功能衰退的疾病,患者的记忆、理解、语言、学习、计算和判断能力都会受影响,部份且会有情绪、行为及感觉等方面的变化。

医管局估计,香港70岁以上长者当中,每6名女性或每10名男性就有1名患者。 其中,阿兹海默症为最常见的类型,占香港长者病例约74%。

1. 早期症状(第1-2年)

在此阶段,家人和朋友通常会以为患者的症状,只是因为年纪渐老而出现的正常老化过程。

失去短期记忆

表达或理解抽象事情时感困难,如表达身体不适、心情感受等

情绪或行为变幻无常

学习新事物及跟随复杂指令感困难

判断力减退、基本自理活动仍能应付,但需旁人提醒

2. 中期症状(第2-5年)

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早期的困难会更加明显。

混淆远期记忆和现实情况记忆、偶有词不达意的情况

行为性格转变,或会容易情绪不稳

需别人协助日常自理活动

3. 晚期症状(第5年后)

患者生活几乎完全依赖别人,不能自我照顾。

记忆缺损,连熟悉的人和事也会忘记

身体活动及精神状况出现衰退

未能有效表达及沟通

不能处理日常生活、需要长期照顾

生理时钟混乱

认知障碍症 | 6大因素增患病风险 饮酒过量也伤脑?

认知障碍症可以发生在任何人士身上,但有下列风险因素者,患上此病的机会可能会增加:

年岁越大,患病风险越高

有认知障碍症家族史

心血管疾病 (如高血压,高血脂等)

糖尿病

脑损伤历史

饮酒过量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