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热评】“狮子开大口”免谈,巴士加价应与通胀挂钩

发布时间:2024-11-14 09:39

九巴和城巴分别向政府申请调整票价,据报加幅分别高达6.5%和9.5%,理由不外乎燃油和工资成本增加、营运情况有变之类。消息一出,不少立法会议员和市民均感到不满,毕竟“两巴”去年中才加了一次价,现在再加似乎过于频繁,加上申请的加幅远高于去年与今年累计大约3.4%的通胀率,难免给人“狮子开大口”的负面观感。政府作为公众利益的捍卫者,必须严格把关,不能任由两间巴士公司予取予求。

去年5月,所有专营巴士公司获行政会议批准加价3.9%至7%,当时的背景是疫情结束后不久,百业萧条,巴士公司需时恢复元气,故此社会对加价多少有所体谅。事隔一年半,巴士公司经营环境已有改善,再申请加价肯定是不受欢迎的。事实上,过去一年国际油价保持平稳,甚至有下调,没有为“两巴”带来额外压力。至于为挽留人才而造成薪酬成本上涨,这是各行各业共同面对的情况,并非巴士公司所独有,更何况,“两巴”最近一次加薪的幅度仅约3.5%,相当温和,和今次申请加价的幅度相距甚远。

九巴去年已转亏为盈

巴士公司经营状况真的那么糟吗?数据显示并非如此。单以九巴来说,根据母公司载通国际年报,2022年除税后亏损4,990万元,2023年已经转亏为盈,录得除税后盈利1,150万元。而载通今年中期报告显示,在截至6月底为止的上半年,九巴录得除税后盈利2,190万元,盈利比去年全年翻了一番,经营情况明显改善,主要因为今年上半年车费收入高达34.399亿元,较去年增加1.857亿元,增幅5.7%。假如在此情况下大幅加价,未必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因为部分乘客可能会流失至更具竞争力的港铁,最终得不偿失。

当然,巴士公司并非不能加价,只是加幅要合理,要有说服力。政府在审批巴士票价调整时,考虑因素很多,除了上次加价以来的收益变动,还有市民的负担能力和接受程度。似乎没有理由认为,远高于通胀率的6.5%和9.5%加幅是可以接受的。而城巴的加幅比九巴还要高3个百分点,则显得更不合理,因为城巴没有提供月票,九巴却有提供。

“两巴”开天索价也许只是一种博弈手段——先提出一个明知会被否决的高价,等待政府“压价”,最后拍板的加幅看起来没有最初那么“极端”,那么公众就比较容易接受。巴士公司之前进行过这种操作,屡试不爽,利益受损的一定是市民。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政府已非常“关照”巴士公司,包括在收回西隧和大榄隧道后,容许巴士公司节省大笔隧道费,变相改善巴士公司的财务状况。必须强调的是,政府没有责任保证作为私人企业的巴士公司“必赚”,却有责任保证市民的福祉切实获得维护,所以并不是“两巴”一申请就要批准,就算真的批准,也要确保加幅不超过通胀率,不要令市民的负担百上加斤。此外,政府大可要求两间巴士公司动用“专营巴士豁免隧道费基金”的盈馀,抵销部分加幅,从而减轻乘客负担。

巴士公司应增非票务收入

长期以来,巴士公司高度依赖票务收益,不像港铁那样,可通过地产项目赚取巨额收益。展望未来,巴士公司一定要变革,要想办法拓展非票务收入。过往曾有议员提出招徕车站广告、在车站开设便利店等举措增加收入,这些建议具创意而且可行,值得一试。政府应在政策上予以配合和鼓励,帮助巴士公司进一步改善营运状况,以免它们有理由动辄申请加价。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