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房屋资源紧绌,打击滥用公屋近年成为房策重点,房屋委员会与房屋协会先后推出多项措施,多管齐下应对问题,令举报数量大幅增加,显示社会对公屋滥用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高。
据房协公布,自去年起推行打击滥用单位措施后,今年上半年已接获209宗举报,较去年全年增加近1.5倍。当中竟发现有租户拥有过千万元住宅物业,更有租户拥逾30幅土地;以及20辆中港车牌的车停泊在屋邨月租车位,显示有住户或已超出收入及资产限额。另在房协收回的93个被滥用单位中,约有8成丢空,浪费了宝贵的公共资源。
过去,房委会及房协主要透过“富户政策”,要求住户须每两年申报是否拥有香港住宅物业,倘已买楼须一个月内申报。近年还透过一系列措施,如查核住户的电表、水表、车辆登记纪录及信箱等,识别住户是否属于“富户”。这些非常规手段,有助揭示一些隐藏的财富,从而触发深入调查。但不排除一些租户会通过将车辆登记在他人名下,或使用租赁车辆来规避监察。此外,有些租户即使未拥有高价车辆,但可能拥有其他形式的高价资产,如股票、奢侈品或海外物业。
房委会去年中与土地注册处建立资料核对机制,加强资产审查力度,发现约630户拥有香港住宅物业,截至上月初已收回190个单位。房协也有同类措施,去年底亦与地政总署建立物业查册机制,随机抽选租户申报的资料进行深入调查,主动查核租户是否拥有香港住宅物业等。
相关制度已建奇功,未来可以进一步加强。例如收紧强制性入息与资产检查至每年一次,并要求租户提供更详细的财产证明,如银行帐户、投资报告等。同时可以借助大数据,综合分析租户的生活消费行为,如信用卡消费、旅游及网购记录等,从而推测其财务状况,尤其是那些已经有可疑迹象的租户,更全面地捕捉租户的经济实力。
长远而言,可以由政府高层牵头,设立跨部门协作小组,包括房屋署、税务局、土地注册处、运输署等部门的代表,专门处理公共房屋资源管理的问题,推动信息共享和协作,并制订具体政策,明确各部门在“打滥”的角色和责任。因应越来越多公屋租户为新赴港人士,不排除当中有人拥有内地物业,未来应加强与内地相关部门合作查核。
除了审查财务资料,也要加强对公屋单位的实地巡查,将家访管理系统数码化,并利用智能电表、水表等科技,监测单位的实际使用情况,揪出长期无人居住的单位。此外,可以加装监控设备,监测车位和公共区域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除此以外,可以聘请第三方审计机构对高风险租户进行独立审查,提高审查的准确性。
不过,在实施严格的审查和监控措施时,必须确保不侵犯租户的隐私权。有关当局应该通过法律依据、透明度、数据保护、知情同意和投诉机制等手段,来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人隐私,确保只收集必要的最少数据,并只允许经授权人员访问。
对于被发现滥用公屋的租户,目前房委会及房协惩处力度有别,其中房委会可根据《房屋条例》,检控任何蓄意虚报资料的人,违者可被罚款和监禁等,甚至被追回少付的租金。房协早年则只可终止租约,去年底起才加强措施,包括非经常持续居住单位逾3个月便被视为滥用、因虚假陈述被终止租约租户和18岁或以上家庭成员于5年内禁止申请公屋,皆具有一定阻吓力。
但要固本清源,便要加强对公屋租户的教育,让他们明白滥用公屋资源的后果和社会影响。当局可增设搬迁或新楼装修津贴,又或低息贷款资助,作出担保及延长供款年期的优待,利诱“富户”自愿退租,以减少强制收回单位带来的社会矛盾。
这些措施相信有助打击公共住房的滥用行为,令回收单位增加,让更多有需要轮候人士有机会上楼,更有条件提高单身人士配额,让青年透过资助房屋实现“上车”。事实上,社会大众也不希望再听到有年轻人,宁愿做简单工作以维持轮候公屋资格,浪费大好年华。正如特首李家超、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呼吁青年,不要为了等公屋而放弃收获更高薪金的发展机会。希望社会一起努力扫除住屋障碍,让香港变得更加宜居。
蔡晋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