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会断食减肥,不过,体重突然变轻未必是好事。有医生分享病例指,一名女子采用断食法成功减磅,7个月后却离世。体重减轻,原来是因为是患上了“癌王”胰脏癌,杀伤力甚高,其中有3大症状最关键。
成功减肥7个月后离世惊揭患胰脏癌
营养功能医学专家刘博仁医生在节目《健康晚点名》分享个案指,该女子最初发现体重减轻,还开心地以为,持续了数个月的“168断食法”终于见效。不过,后来她却不时出现恶心、脸色苍白等症状,于是前往求医。
胰脏癌不易察觉3征兆是关键
经抽血检查发现,该女子的CA125肿瘤指数很高,医生于是再安排她进行腹部超声波检查,最终证实患上“癌王”胰脏癌,而且病情已转移到肝脏。虽然已立即接受化疗、免疫治疗尝试控制病情,但最终她在7个月后病逝。
刘博仁医生指,“癌王”胰脏癌不容易被发现,如果确诊时已出现肝脏或远端转移,预后常常不好。因此他提醒,即使以为自己透过运动控制体重得宜,当发现身体出现以下情况,就要提高警觉,因为随时是患癌的警号:
·体重短时间内暴跌4至6公斤
·脸色苍白
·食欲下降
香港第4大致命癌症什么人易患胰脏癌?
据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资料,胰脏癌为本港常见癌症,发病率排第10位,死亡率排第4位。单在2021年,本港已有889人死于胰脏癌,危险程度不低于肺癌、大肠癌、肝癌等常见癌症。
医管局指,胰脏藏于腹腔深处,在胃部与大小肠等器官后面,胰脏癌是入侵性强的癌症,由于在胰脏的恶性肿瘤位置隐蔽,初期病征并不明显。不少患者至胰脏癌症晚期才发现患病,影响存活率。进行手术切除肿瘤后,复发率也比一般癌症高。
10大高危因素易致胰脏癌
医学界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胰脏癌的成因,惟可能与胰脏细胞的异常增生有关。大多数的胰脏癌都是源于胰管上皮细胞的腺癌,较常发生在65岁以上人士身上,其他风险因素如下:
-
种族:黑人的风险较高
-
性别:男性比女性有更高风险
-
抽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上胰脏癌的机会高出大概2至3倍
-
糖代谢异常:糖尿病可以增加患上胰脏癌的风险
-
超重:超重的人有较大风险
-
饮食:长期过量进食动物脂肪和少吃蔬菜和水果会较易患上胰脏癌
-
化学品:长期接触杀虫剂后、石油或染料
-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患上胰脏癌的机会比非患者高出2倍
-
遗传性胰脏炎:遗传性慢性胰脏炎会增加胰脏癌的机会,但非常罕见
-
慢性胰脏炎:常与胰脏癌一同发现,但不一定是导致胰脏癌的原因
胰脏癌有何常见症状?大便出现这颜色属警号
如何及早发现胰脏癌?医管局提醒日常多留意身体有否出现以下症状,随时是身体患上胰脏癌的警号:
胰脏癌6大常见症状
医管局指出,若出现以下征状,有机会是患上胰脏癌:
-
上腹部出现与饮食无关的持续疼痛,并会反射至背部
-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胀等肠胃障碍现象
-
出现黄疸、皮肤搔痒、大便呈陶土色
-
体重短时间内锐减
-
上腹部出现固定、坚硬的肿块
-
腹水
胰脏癌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有以下几项:
-
黄疸
-
疼痛:当肿瘤扩大压迫神经, 腹痛会加剧
-
严重体重下降, 进食情况差的病人可能需要鼻胃管喂饲或静脉输入营养补充品
预防胰脏癌5大贴士宜选择低脂食物
医管局提醒,尽管胰脏癌无法完全预防,不过改变一些生活方式亦有助减低患癌风险:
-
戒烟:吸烟时的烟雾含致癌物,可破坏DNA调节细胞的生长
-
保持健康体重:体重急剧增加或过重,增加患胰脏癌机会
-
经常做运动:适量运动可减少患胰脏癌机会
-
健康饮食:多吃蔬果及低动物脂肪食品,可减少患胰脏癌机会
-
小心危险化学品:避免接触危险化学品,或使用时配合适当安全措施
资料来源:《健康晚点名》、香港癌症资料统计中心、医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