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时诸葛亮只是边缘人物

发布时间:2024-07-24 10:53

夷陵之战是三国“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场战役。《三国演义》对夷陵之战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演义中刘备因关羽被杀,不听诸葛亮劝告,愤而率领七十万大军攻打东吴,被陆逊火烧连营,全军覆没。历史上真实的夷陵之战,又是怎样的呢?

演义中刘备倾全国之力攻打东吴的原因是东吴杀了关羽,刘备要为弟报仇。实际上,刘备是富有谋略的政治家,他所做的决定,都是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作出的。东吴袭杀关羽,刘备当然会愤怒,但它绝不是刘备攻打东吴的根本原因。刘备不惜倾全国之力,与东吴开展,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荆州。

关羽的死对于刘备来说是一个情感上的打击,人才上的损失,但都可以接受,可是荆州的丢失,对蜀国和刘备来说却无异于断其臂膀,往心脏上插钉子。

荆州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说,诸葛亮隆中对所作的谋略核心就是荆州。对于偏安一隅的蜀国来说,荆州是他们进可攻退可守的前哨基地,有了它,魏、吴都将受到掣肘,没了它,蜀国就会成为困在西南的猛兽,空有蛮力却无法施展。所以,荆州一定不能丢失,即便是赌国运,刘备也要一搏。至于关羽的死,则更多的是刘备对东吴开展的理由。

演义中描写刘备率军七十多万,浩浩荡荡地杀向东吴。然而实际上,刘备的大军别说七十万,连十万都没有。吴国方面也没有二十万,孙权任陆逊为大都督,统领的军队人数约五万人。所以,蜀国的军队人数上并没有占据优势,只能说汉中之战的胜利让蜀军的气势上胜于吴军。

除了军队人数,演义对很多参与人物的描写也是不符合史实的。陆逊没有追击也与诸葛亮的八阵图没有关系,他是因为担心曹魏会趁机攻打吴国才撤军回防,而事实也正如他所料。当陆逊打败了刘备以后,魏国立刻南下攻打吴国,但由于陆逊并没有追击刘备,对魏军早有防范,所以魏军无功而返。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演义中的描写是由于诸葛亮反对刘备撕毁盟约,攻打东吴,刘备因义弟关羽被杀悲愤不已,誓要出征报仇,所以就没有让诸葛亮随从。

不过,事实远没有这么简单。演义中的诸葛亮是蜀汉的灵魂人物,是刘备最信任的人,然而历史上的诸葛亮真正掌权却是在刘备死后。

看一下刘备的发家史就知道了。夺取西川时,刘备的军事参谋主要是庞统和法正,直到李严投降刘备,诸葛亮才终于被授予执行收尾的工作。

汉中之战中,指挥整场战役的是刘备,充当前锋的是张飞和黄忠,至于诸葛亮,则坐镇大本营。

可以看出,这几场对刘备至关重要的大事件中,诸葛亮的身影都比较少,有时甚至根本就没有出现。对于刘备来说,诸葛亮主要是一位负责后勤和大本营治理的角色,而非指挥军队打仗的军事参谋。

坐镇后方当然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位置,其中能体现刘备对于诸葛亮的信任,但相比于庞统法正等人,诸葛亮显然是一位“边缘人物”,至于军事领域,诸葛亮基本上插不上手。

所以,当刘备决定讨伐吴国时,诸葛亮会说有法正在一定可以劝下刘备,因为这个时候的诸葛亮对于刘备的军事行动根本就没有话语权,刘备自然也不会带上他。

夷陵之战对于三国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国力鼎盛的蜀国自此衰微,被迫与吴国一起对抗强大的魏国,三国鼎立的局面就此形成。刘备也因这一战忧郁而死,诸葛亮渐渐成为蜀国的核心人物,登上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