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副总裁阮国恒在《汇思》撰文,表示近三年收到有关保费融资的银行投诉逐年递增,提醒市民保费融资做法虽然常见,惟伴随而来的风险亦不容忽视,借贷时需关注浮动的利息成本、保单的非保证收益及汇率波动风险,以及提前退保的亏损风险。
保费融资是指客户从贷款机构(银行或非银行机构)借入资金,用作购买新保单的保费,同时将该保单的权益作为抵押品以支持相关的贷款。
2023年有关投诉48宗
阮国恒称,该局于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分别收到4宗、34宗及48宗有关保费融资的银行投诉,虽然宗数不多,却呈上升趋势。 客户投诉内容主要围绕三方面,一是声称不知道从银行获取了贷款,并误以为每月支付的款项是保费而非贷款利息; 二称销售人员的陈述失实,例如保单的红利一定足以弥补利息支出,或保费融资的杠杆效应一定可带来更高回报等; 三称销售人员在负担能力评估中夸大客户的流动资产,以获批保费较高的保单。
他称,无论如何,银行都需要参照金管局的指引,透过内部机制处理投诉,有需要时,会联系投诉人以及独立调解人或仲裁人解决争议。
退保将引致大幅亏损
他提醒,利率走势并非一成不变,个别银行或会以本身的资金成本调整贷款利率,相关利息可能会有别于采用基准利率。 因此,客户应该清楚了解贷款的总利息成本是如何厘订,及因而带来的利率风险。 另外,若保单回报并不是保证收益,实际收益可能低于利益说明文件中显示的金额,当低于贷款利息时,客户可能遭受损失,而若贷款与保单采用不同货币,更须注意汇率风险。
他补充,假如客户未能偿还利息,或按照银行要求还款,就可能要退保以偿还贷款,保单的退保价值可能会大幅少于已缴保费连同利息支出,令客户蒙受大幅亏损。
融资前需充分了解
他建议市民在决定进行保费融资前,应仔细阅读保单及贷款文件,清楚了解相关特点与风险; 在签署文件前,也须充分了解并同意相关内容,包括自身财务资料,例如流动资产及每月收入,以确定负担能力评估反映自己的真实情况; 客户有权利,更有责任向职员查询清楚,拒绝签署不明白或不同意的文件。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