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过后气温急降!中医推荐18款汤水食物养生防病

发布时间:2024-01-20 14:06

大寒节气2024|今日(1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的“大寒”,本港天文台预测,今晚至明早有一道冷锋会横过广东沿岸,气温将显著下降,下周低至8度!注册中医师黄天赐接受《星岛头条》访问时指,大寒天气寒冷干燥,易引发感冒、腰膝酸痛、便秘等问题。他教大寒6大养生宜忌,推介18款汤水及食物养生防病,保暖防寒、润肺止咳止痛,纾缓不适。

大寒

什么是大寒?冬天最后一个节气?全年最冷?

注册中医师黄天赐指出,“大寒”是全年最后一个节气,代表冬季的尾声,通常是最寒冷的日子。过了大寒之后,即将进入新的一年、新的循环,“立春”就代表春季的开始。在这个冬季和春季交接的过渡期,“大寒”是一年里面阴阳转换的重要时刻。

黄医师指,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大寒”节气理应寒冷至极,但根据近年天气实况,大寒前的气温往往已经开始回升或呈现忽冷忽热的情况。

香港天文台预测,今日“大寒”日间气温最高达26°C,但入夜后会转冷,预计未来一星期更可能低至8°C:

“大寒”过后传染病大流行?要尽快提升免疫力?

黄医师表示,所谓“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意思是:若我们在冬天未能好好敛藏精气,新的一年会出现阳气不足的情况,导致免疫力下降。

然而,今年冬季寒冷的时间较短,敛藏精气的时间有限。因此,在即将到来的春季流感高峰期时,容易出现传染病大流行的情况。黄医师建议,把握“大寒”这段最后的冬季时间,透过日常养生习惯以提高免疫力。

大寒易引发9大毛病 腰痛/便秘/感冒

“大寒”容易引发甚么疾病、不适症状?注册中医师黄天赐表示,大寒气温寒冷、空气持续干燥,可能引发上呼吸道症状。而且,气温有机会忽冷忽热,若不注意保暖容易受寒邪入侵。他指出,大寒的气候较易引发以下健康问题:

他提醒,大寒时节天气寒冷、干燥,要提防以下健康问题:

首先要留意上呼吸道症状,亦要小心口干、咽痛、烦躁、大便干燥,甚至便秘等情况。免疫力低的人士,例如小朋友、长者、长期病患者,应当加倍注意。

气温可能忽冷忽热,若不注意保暖,寒邪入侵,或引发以下问题:腰膝酸痛、手足冰冷、腹痛泄泻。女士要小心痛经、月经不调等。

大寒期间也要留意冬季抑郁症状。冬天日照时间短,加上气温寒冷,容易影响脑内血清素和褪黑激素的浓度,容易引发以下问题:心情低落、食欲不振、睡眠品质不佳等。这种情绪失调在女性身上的发生率是男性的4至5倍。

大寒养生宜做4件事 防风御寒/减咸增苦

注册中医师黄天赐表示,今年的大寒期间,应该把握这个时机保阴潜阳、巩固肾气。以下是一些衣食住行方面的日常建议:

大寒4大养生习惯

防风御寒:在外运动或外出时,应携带一件防风外套,并注意保暖颈部。女士们应避免穿着短裙和短裤,同时注意保暖双脚。

减咸增苦:减少摄取盐分食物、增加摄取苦味食物,这有助于养心气,并增强肾气的稳固。

早睡晚起:冬季的特点是闭藏,所以早睡有助于养阳气,晚起有助于养阴气。

轻量运动:冬季日照时间短,使活动量减少。建议在午餐时间散步或快步走约15分钟,保持适度的活动量,同时有助于平和心情。

大寒宜喝什么养生汤水?推介4款滋阴润肺补肾养肝

“大寒”宜喝什么汤水养生?注册中医师黄天赐推介4款养生汤水茶疗,包括雪耳莲子红枣茶、螺片淮杞煲老鸽汤、“胡椒猪肚汤、肉桂苹果茶,以供大家在大寒期间好好养生。

大寒养生吃什么食物?推介14款食材补肺益胃

“大寒”养生应该要吃甚么?注册中医师黄天赐推介14款食物,其性味、功效、食用建议如下:

大寒养生宜吃以下食物:

冬枣、冬甘蔗、冬瓜、豆腐

红枣、山药、雪耳、莲子、桂圆、枸杞子

螺片、排骨、鸽子、牛肉

大寒养生3大禁忌 8种食物增肠胃负担

“大寒”有甚么禁忌?黄天赐医师建议,大寒养生要避免3件事,以及避免进食8种食物,在饮食及生活上也要多加留意:

大寒养生禁忌:

1. 忌过度进补:

虽然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但过度进食温热的食物会消耗体内的阴津。因此,进补应该适可而止,优先选择滋阴养血、补肾的食物,少食温阳物。

2. 避免食用生冷食物:

在“大寒”期间应避免食用冰冷的食物,过多摄入这些食物会使手脚冰冷,寒气过重,也容易引发头痛和气血不顺。

3. 避免激烈运动:

“大寒”的天气寒冷,过度跑步和激烈运动容易导致心血管收缩剧烈。此外,大量出汗也容易使皮肤毛孔打开,如果不小心受到寒气侵袭,容易引发感冒和身体不适,老年人更容易出现心血管疾病。

黄天赐医师表示,大寒时应尽量避免或减少进食以下8类食物,以免增添肠胃负担:

姜母鸭、羊肉炉、麻辣火锅。

生冷食物,例如雪糕、冰冻饮品等。

寒性食物,例如梨、西瓜、绿豆。

大寒适合泡脚补身 加两大食材助祛寒通络

除了饮食调理之外,“大寒”时期还有什么养生方法?注册中医师黄天赐建议泡脚:

如果阳气较虚和经常手脚不温的人,可以试着泡脚,这有助祛寒通络、温补肾阳。

可在水中适当加入药性温热的中药,例如生姜、花椒等,于水中略煎后待水稍微降温后用来泡脚。水温宜保持在40℃左右,水量宜足够浸过脚踝部。

但要注意,泡脚时不要过饱或过饥,浸泡时间宜控制在20至30分钟之间。当感到全身温热,额头微微有汗出现时,即可结束泡脚。

敏感皮肤体质人士,可以考虑使用艾叶代替花椒。

Victoria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