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世界博览会(大阪世博)昨早正式开门迎客,各国展馆纷纷举行开馆典礼。虽然一早就开始下小雨,但在9时开门前天空稍稍放晴,大批民众涌入,估计首日进场人数超过14万。中国馆也在昨日举行开馆仪式,备受关注的展品,是探测器去年从月球背面采集的土壤。世博展期为6个月。
万人“大屋根”合唱
大阪世博会场位于大阪市的人工岛梦洲,会场开放入场前,入口闸门已大排长龙。随着9时起开放入场,1万263人列队站在周长达2公里的大屋根(又称大屋顶环),齐声合唱贝多芬名作“欢乐颂”,迎接造访的观光客并庆祝这场盛会启动。尽管开幕当时下雨,但是参与合唱的人身穿蓝色或红色的雨衣冒雨高歌,使歌声响彻会场。这些人来自日本、中国、韩国等地,年龄横跨6岁至93岁。不过自卫队的飞行表演则因为天气不佳而取消。
▲参加大阪世博的中国馆。新华社
▲大阪世博13日开幕,吸引逾14万人进场参观。路透社
▲游客在大阪世博中国馆观看月壤。新华社
经济效益料约3万亿日圆
大阪世博是日本暌违20年再度主办世博,本届主题为“创造闪耀生命光辉的未来社会”,呈现永续社会的愿景。有日本、中国大陆、美国、台湾等158国及地区、7个国际机关参加,展期至10月13日为止,共184天,可望吸引约2800万人次进场,估计经济效益近3万亿日圆。
会场最具象征的是木造建筑“大屋根”,由日本新生代建筑师藤本壮介操刀。大屋根周长约2公里,高度12至20米,上方有屋顶遮阳,获健力士纪录认证为全球最大木造建筑。建筑象征世博会“多元而统一”的理念。
日本76岁妇人山田外美代也入场参观,她20年前因为在爱知世博期间天天进场参观而为人所知。山田去年就与家人移居大阪市,也希望这次世博会能“全勤”。
中国馆共设三个展区
以“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 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为主题的中国馆当天举行了开馆仪式,有传统舞狮和舞剧《朱》表演。 中国馆共设“天人合一”、“绿水青山”、“生生不息”三个展区,旨在展示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展现中国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和民心相通。
其中,近距离对比展示由中国嫦娥五号、嫦娥六号探测器采集的月球正面和背面土壤样品,以及“蛟龙”号深潜体验舱、新一代人形机械人、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大型多媒体动态影像、数码化动态长卷《耕织图》等展项是中国馆的亮点。
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在致辞中表示,希望通过中国馆的精彩展示和丰富活动,让世界看到欣欣向荣、自信开放的中国,为大阪世博会留下精彩难忘的中国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