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3 星期三 04:44:58

破传统开班授徒逾百人,钟氏父子“驱邪”,舞貔貅灵动重生

发布时间:2025-04-14 08:36

香港像座遗忘之岛,城市节奏太快,潮流转眼变成回忆,随岁月凋零而散。在时代的夹缝中,有些文化却如老榕般扎根,在静默中长出新芽,隐于貔貅扬起的尘土,萦于山歌叹息的呢喃,藏于青砖缝隙的苔藓,从未离开。传统不仅是过去的遗产,也是未来的种子,近年本港推出乡郊保育资助计划活化客家村落、复育客家文化,赢得不少掌声。本报将以系列报道,访问本港客家文化的守护者,回望他们在保育路上的成败得失,细数当中的变迁与点滴,并思考未来的传承之路。首篇探讨年前几近失传的客家舞貔貅,在舞貔貅传人钟浩声及其儿子钟焯岚的努力下,如何在保留传统中创新,突破不传外的规条,改良及推广技艺,让貔貅舞得以延续。 

MAZ02P01140425 copy

▲钟浩声(右)与儿子焯岚(左)希望把客家舞貔貅推广到所有华人社区。

45岁的钟浩声及22岁的钟焯岚,是本港客家舞貔貅的第6代及第7代传人。貔貅是传说中招财辟邪的瑞兽,性情凶猛,过去多于节庆,或麻将馆和赌场开业时舞动。客家舞貔貅传入香港逾100年,钟浩声于13岁学习武术和客家舞貔貅,他指舞貔貅较舞龙和舞狮更注重腿法和下盘功夫,舞者须同时晃动貔貅头,展现俯视、发怒等动作和神态,成功的舞者能尽显貔貅的灵动及霸气。钟浩声自言爱好挑战,身材高挑的他每每做到高难度动作,获得极大满足感,自此迷上舞貔貅,亦努力钻研。

MAZ02P03140425 copy

▲钟焯岚从传统上创新,为客家舞貔貅注入新元素。

MAZ02P06140425 copy

▲钟师傅十分尊敬恩师欧绍永,多次向对方征询教授及改良貔貅舞的建议。

扎作技师襄助重扎貔貅头

对近年客家舞貔貅从濒临失传中延续下来,他感谢上天赐予机缘。现时钟浩声于1间中学及1间小学教授舞貔貅及龙狮,亦兼任非遗办事处举办的客家舞貔貅训练班导师。这次逆转始于10年前,但真正的转机出现在2022年——他获准向公众教授舞貔貅。过去3年他招收逾100名学员,直言成绩理想,“若最后有10多名学员于未来继续教授传艺,已很不错。”

MAZ02P07140425 copy

▲90年代,浩声于表演后,抱着儿子跟欧绍永师傅及师兄弟合照。

曾经历90年代习武及舞龙狮黄金时代的钟浩声,有一份武人的执  ,他多番强调,担心舞貔貅来到这一代失传。他忆述,90年代进行一次舞貔貅表演后再无登场机会,早视那次为“最后一舞”,其后专注表演及教授舞龙和舞狮。至2014年,“舞貔貅”被列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的“表演艺术”项目,渐受重视,相熟的本地扎作技师何湛源邀他再舞貔貅,但他指当时已无现成的貔貅头,亦难找表演机会,便推说“你扎作到貔貅头,我便再舞”。

何湛源是有心人,说到做到,未几交来扎作好的貔貅头。一直未忘推广舞貔貅的钟浩声,翌年找到于上水洪圣诞的表演机会,让舞貔貅重现公众场合。可是,他发现不少市民仍抗拒舞貔貅,对有人形容貔貅为“怪物”,更感不是味儿。往后数年,他仍致力推广,惟时机未到。

真正令舞貔貅再次“落地”的机缘在2022年,他获非遗办邀请举办客家舞貔貅的训练班。他指,当时客家舞貔貅濒临失传,懂该技艺者全港只余不足5人,认为若能办公开课程有助推广,但碍于舞貔貅的传统是“传内不传外”,便向恩师欧绍永垂询意见。欧师傅是南鹰爪门名师,德高望重亦思想开明,他理解已到传承的关键时刻,毅然允许开班授课,打破缺口。

MAZ02P08140425 copy

▲钟浩声向来港交流的新西兰学生,示范舞貔貅。

荧光粉红盼改观  助技艺普及

钟浩声为了让舞貔貅普及,花尽心思。传统舞貔貅展现舞者技艺,往往霸气外露,动作慑人,而貔貅头像颜色不吸引,造型凶猛,更有骰子、金钱及天九牌图案,容易给人负面印象。他深信,若令外界对貔貅的印象改观,可望在推广上迈出重要一步。他深深明白,“时代巨轮不停转,要在保留传统中加入新思维,才能传承下去”,并定下底线,不可改动舞貔貅的传统礼规及仪式,但可因应时势改良其造型及舞法。

钟浩声育有两子,自小跟他学习舞龙狮及貔貅的技法,其中次子焯岚更协助改良貔貅头造型。焯岚现职厨师,公余练习舞狮及貔貅,亦是舞貔貅教练。他建议,除去骰子等图案,并将貔貅头的用色改为粉红色及荧光色,甚至在头像添上闪粉,让貔貅头变得亲和可爱,又将表演的照片及短片上载社交媒体,以作推广。

2022年正值第5波疫情袭港,中小学校停课,不少家长让子女参加舞貔貅班,其后更有父母陪同子女一起报读。钟浩声指,过去学习舞貔貅欠缺课程内容,但要办公众课程,便要制订适合小学生、成年人到退休人士的统一教学模式,同时引入貔貅头道具,协助学员练习时拿  舞动。

易学难精  传承路漫长

可是当真正授课时,还是遇上不少考验。钟浩声指,过去自己学习舞貔貅时已有武功底子,较易掌握踢腿等技法,只需揣摩表现神态。相比下,现时学员均未曾习武,亦视舞貔貅为课外活动或亲子活动,难以要求他们实时做出高难度动作,但意外得  是现时的貔貅舞少了霸气,多了可爱。他又把基本功融入热身运动,让学员慢慢锻炼。钟焯岚自言,早年觉得舞貔貅极度困难,“当努力晃动貔貅头展现神态,却忽略马步及舞法,完全不协调。”直至近年掌握彻底掌握技巧,拿捏好分寸,终能挥洒自如,展现出貔貅的灵动神态。

传承,在于“有人传授,有人继承”,钟浩声希望未来吸纳更多学员,亦鼓励学员表演及参赛磨练,寄望未来能把客家舞貔貅传到华人社区。他指,舞貔貅易学难精,舞者能否融会贯通,端视个人毅力及恒心,惟置身快餐文化的年代,客家舞貔貅未来发展难料,他能做的只有播下种子,静待开花结果。

技巧内涵两并重 启发舞出新章

对客家舞貔貅力求变革传承,钟浩声极表赞成,因为早年他曾引入“南狮北舞”的技法,幸获欧绍永师傅开明接纳,才让狮艺表演走出新里程。在推动客家舞貔貅上,他已筹划在训练步法外加入文化元素,丰富内涵。

MAZ02P02140425 copy

▲钟浩声指时代万变,传统技艺亦要变革求存。

MAZ02P05140425 copy

▲钟浩声指貔貅头像背面的貔貅座镇字句,需要保留。

恪守武者尊师重道礼规

谈到欧绍永师傅,钟浩声态度恭敬,恪守武者尊师重道的礼规。他忆述,90年代学习传统舞南狮,风格强调扎实的功夫架式,讲究“硬桥硬马”,但他希望引入北狮的跳桩技法,增加可观性,亦展现武者的技艺。他忆述,当时曾有前辈反对,认为“南狮北舞”不伦不类,但最后获欧绍永师傅及其他开明前辈首肯,最终于保留传统南狮腰马步法下,结合北狮跳桩动作,开创狮艺新风气。近年各项有关改良舞貔貅的建议,他亦必定先征询欧师傅的意见。

在“南狮北舞”的经验中,他得到启发,要在保留传统中创新,传承之路才能走得更远。在客家舞貔貅上,他除传授舞步技巧,亦坚持灌输客家舞貔貅由清末南传香港的历史,以及招财引福的历史源流。他指,尽管如今的技法舞步与先祖辈时不相同,但核心价值仍能保留,如对貔貅头的尊敬,故即使近年进行改良,他亦坚持保留头像背面“貔貅座(坐)镇”的字句,务求让传承兼具技巧与内涵。

随时代转变,舞龙和舞狮亦成为国际体育赛事项目,市民逐渐改观,惟他指现时若要在公众场合表演舞龙狮貔貅,即使活动以学校名义举办,事前仍要向警方申请,活动期间警方更会到来查阅证件。他理解执法人员亦是走程序,但担忧相关行动为公众带来负面印象,长远恐阻碍发展,盼当局检视放宽。

两子随他学艺,对他亦以“师傅”相称,他指,一日为师,担子不轻,需纠正徒弟学员的品行,负一辈子的责任。早前,钟浩声父子获邀拍摄港台节目《守艺薪传》,盼以不同渠道,向公众推广技艺。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