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4 星期四 21:12:25

投资靠“抄功课”,损手与人无尤,克服人性弱点,李声扬:别高估自己应分散投资

发布时间:2025-04-13 14:10

一个人怎样投资?当然和年纪,性别,性格,甚至工作有关。但知不知甚么最能决定投资者的行为?答案是:别人的行为,以及短期的历史。

投资靠“抄功课”

即是点?很简单,投资者就是金鱼记性,记近不记远。人类由历史得到的教训,就是人类不会由历史得到任何教训。现在科技先进,所有近代金融历史,都可以在网上找到,也有大量KOL帮你演绎。可是,若自己没有切身经历过,还是很难可以感同身受。

不说太玄,说实在的。早前不少人提起李根兴。笔者本文无意讨论李根兴,但他也曾风光一时。有投资者闹他是“骗子”,“老千”,但讲到尾投资者自己睇错市,走去买铺,与人无尤。随着街铺价格下跌,一众“铺王”也损手——但为何之前这么多人买铺?因为再之前好搵呀!为何那么多人投资李根兴的基金?皆因之前铺租铺租升极都有嘛。当年,不少谬论指出铺租根本不可能下降,皆因业主会宁愿丢空(现在听落多可笑!)。那时侯,有句说话叫“一铺养三代”,现在难听过粗口。但话说回头,现在你和人讲买铺,人人当你智力有问题,也可能是另一种记近不记远,以为铺租就永远不会回升。

“砖头保值”到抗拒买楼

同样地,很长很长的时间,无数香港人因为买楼致富。楼换楼的又有,一个人炒十间又有。那个年代,也不是很久之前。2019年前,人人相信楼市不死。但凡访问名人,必定和讲你“砖头保值”。那个时代,大家认为年轻人买楼无望,是社会问题,政府必定要解决。但到2019年后,先是社运,再有移民潮,兼有疫情,加上内地经济似乎放慢,香港住宅楼价已连跌数年。十分奇怪地,现在叫人买楼,却被视为害人。至于那些甚么年轻人问题,就无人讨论了。当年说买不起楼的,现在应该买得起。但买得起时,又是否会买?人人认为楼价会再跌,因为去年都跌。

看到了没有?前人成功的游戏,后人就以为一直会成功,所以简单去“抄功课”。当然抄得快抄得早的,往往可以获利,但亦总有人是摸顶。

资产配置在于个人经历

另外留意,投资者也会受自己社交圈子的经历所影响。无数研究证明,投者的资产配置,往往和年纪有关,但并不是学术理论预测的年青人买股票,长者买债如此简单。事实上,影响配置的因素,在于该个世代,是否经历过股灾,或者大牛市。

我们又看实例:新一代股票投资者,近乎是只买美股。为甚么?很简单,因为朋友都买呀。但为甚么朋友都买?因为过去年年都赚钱呀。至于港股?在他们懂性以来,港股就表现不济,新一代没有经历2007年的“港股直通车”(不经不觉近廿年),当然无感。同样地,即使美股在2000至2010年经历“迷失十年”,新一代也没有感觉,因为没有经历过。那些“dom-com”泡沫,只是老人家话题。去年你和新一代讲美股2025年会跑输港股?他当你精神有问题。

相反,年长的投资者,往往不会买太多美股。为甚么?不是因为他们不懂英文(不见得新一代的英文水平很好),而是因为没有认识。年长投资者,经历过港股大旺的年代,也同时见识过美股科网泡沫爆破,自然宁愿买港股。然后往往是死守港股多年,才会死心。

楼市股市以外,也是一样。新一代当然喜欢买加密币,皆因升得快,又见到有人一夜发达,自然想自己是下一个。而且老人家不懂这些东西,新一人觉得更酷。相反,即使大家是活在同一个时空,中年人没有见过身边其他人如此致富,又或者看到朋友用其他方法致富,自然倾向不会买加密币。

历牛熊劫难方得心应手

以上种种,俱是人性——但却是人性的弱点。如何克服?其实有点难。多读金融历史,可能有些少帮助。但始终没有经历过,就难以有很大感受。所以一般来说,投资真的要经验,要经历几次牛市熊市,才能得心应手,但若不想“经历”这些劫难呢?其实也不难,就是谦卑一点,不要过度高估自己,认为美股永远跑赢,或者认为港股一定跑赢。分散投资,一般可以令自己后悔最小。

Patreon作者 李声扬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