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普及,ESG信息在企业风险管理和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全球许多国家纷纷实施ESG披露要求,督促企业公开相关信息。不过,这一要求对企业在外国政府采购中的竞争力到底有何影响,此前一直缺乏明确结论。近日一项研究发现,企业所在国实施ESG披露要求后,在外国政府采购中更具优势。
信息不对称易成“拦路虎”
公共采购在全球经济中占比可观,据世界银行估算,2018年全球公共采购总额达11万亿美元,占全球近90万亿美元GDP的很大一部分,为国内外企业都带来了巨大商机。然而,供应商和政府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却成了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 “拦路虎”,尤其是外国供应商常因地理距离、信息获取障碍等因素受到影响。
▲供应商和政府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成为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 “拦路虎”。
▲孙成竹教授表示,在全球各国政府日益重视ESG因素的当下,企业应积极提升自身ESG透明度,以增强在国际政府采购市场的竞争力。
为探索这一问题,香港理工大学会计及金融学院助理教授孙成竹及其研究团队,收集了2010至2019年全球政府采购数据,涵盖62个国家的6,398家供应商,运用双重差分(DID)研究设计,控制了企业规模、盈利能力、行业竞争等多种因素后发现,企业所在国实施ESG披露要求后,获得外国政府采购合同的可能性平均提高了22.5%,合同金额也增加了约20%,意味ESG披露要求实在地提升了企业在国际政府采购市场上的竞争力。
孙成竹教授表示,在全球各国政府日益重视ESG因素的当下,企业应积极提升自身ESG透明度,以增强在国际政府采购市场的竞争力。
助提高透明度兼改善绩效
研究进一步发现,ESG披露要求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发挥作用,一是提高ESG信息透明度,让政府客户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二是促使企业改善ESG绩效,增强自身综合实力。当外国政府客户对ESG因素关注度较高,或是采购合同为绿色环保项目时,ESG披露要求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而且,那些在实施ESG披露要求后,ESG信息披露质量提升明显的企业,在政府采购竞争中更具优势。
为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研究团队同时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如采用不同的样本匹配方法、进行安慰剂检验等,最终都验证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对于企业而言,是次研究结果意义重大。孙成竹教授认为,在全球各国政府日益重视ESG因素下,企业应积极提升自身ESG透明度,加强ESG投入和管理,以此增强在国际政府采购市场的竞争力。而对于监管机构来说,也应持续完善ESG披露相关法规,推动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