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国际机场作为世界领先的航空枢纽之一,香港机场管理局(机管局)在ESG方面的努力备受注目。机管局早在十多年前开始推动ESG相关工作,更于2024年推出“Ascend跃升”可持续发展框架,订立24个策略目标,涵盖减碳、能源转型、生物多样性、环保建筑及社会贡献等多个范畴,致力将香港国际机场打造成全球最环保的机场。
▲香港机场管理局财务执行总监李沛铿
推动电动化及再生能源
机管局财务执行总监李沛铿表示:“机管局目标于2050年达至净零碳排放,因此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例如推行禁区车辆电动化,在现时未能改用电能的领域,则会使用可再生柴油(Renewable Diesel)。” 此外,亦推出地勤设备共享计划,以提升环保效能。李沛铿解释:“客运升降台、货物起卸装置等设备无需再频繁移动,不仅减少了碳排放,更提高了效率。”
▲推行禁区车辆电动化。
节能、减废 减低噪音影响
机管局使用创新科技,以大数据分析温度、湿度和客流量等调节冷气输出,达到节能效果。李沛铿特别提到制冷系统的优化:“我们在更换制冷设备时,会选择最环保的技术,例如使用海水制冷,提高了能源效益。近年陆续在新设施中安装太阳能板,并在设计时充分考虑航空安全,确保太阳能板的使用不会对航班运作造成影响。”
在废物回收方面,机管局制定以2018年为基准在2025年将可回收物料再造比率提升25%的目标。在厨余问题上,李沛铿称:“我们试行‘厨余再生侠’系统,将厨余转化为浆液,送往环保署的有机废物处理厂O·PARK1以生产生物气发电。”机管局亦与民航处合作,优化航班航道,减少对居民区的噪音影响。
▲试行“厨余再生侠”系统处理厨余。
保育海洋生态及生物多样性
在机场三跑道系统工程中,机管局特别采用新技术“深层水泥拌合法”进行填海,是香港首个广泛采用该技术的大型填海工程。此技术有助减少海床淤泥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对海洋生态的影响。李沛铿续指:“为进一步保育海洋,机管局协助及支持渔农自然护理署于去年11月成立北大屿海岸公园,并承诺在6年内持续观察中华白海豚在北大屿水域的生态情况。同时又与非牟利机构合作,在机场附近的海域放置人工鱼礁及蚝礁,吸引鱼类栖息,以及定期在附近水域投放幼鱼,促进海洋的生物多样性。我们还注资4亿港元成立‘改善海洋生态基金’及‘渔业提升基金’,以资助相关研究及保育项目。”
▲推行多项措施保育海洋,包括放置人工鱼礁及蚝礁吸引鱼类栖息。
提供就业机会 培养航空人才
在社会方面,机管局推出了多项计划。李沛铿介绍:“我们推出名为‘EXTRA MILE 里・想高飞’的小区投资计划,为青年人及非华语人士提供机场工作机会,亦成立了香港国际航空学院,举办课程培训飞机师,并与航空公司合作为学员提供面试配对,为业界培养人才。”
▲“EXTRA MILE 里・想高飞”计划为青年及非华语人士提供就业机会。
建立透明高效的管治架构
在企业管治方面,李沛铿表示机管局早前发行了绿债,并特别订立了可持续金融框架,为可带来环境或社会效益的项目提供资金,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并定期与管理层及董事会举行会议,检讨所有可持续发展相关工作的进度。“虽然我们并非上市公司,但在管治方面尽量与香港上市规则保持一致,确保透明度和问责性。”
可持续发展工作
李沛铿强调,机管局会继续积极实践ESG策略,包括与政府及持份者就使用可持续航空燃料(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 SAF)进行研究和沟通,以促进可持续航空燃料在香港的发展。另外会加强环保教育工作,令社会大众了解及支持机管局的海洋保育工作,一同响应环保。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