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面对劳动力不足、出生率下降等问题。立法会研究人口政策和措施小组委员会今日(7日)讨论有关近年引进人口政策的成效,及未来增加人口的目标,有议员关注优才计划获批比率较低,质疑计划不够透明度;亦有议员指高才通申请人数下降,询问当局计划是否进入樽颈。
高才通被质疑“进入樽颈”
劳工及福利局副局长何启明表示,2024年年底,香港人口为753万人,而按政府统计处最新推算,2046年年中人口会达到819万人,65岁及以上长者届时将增加至佔人口36%,而劳动人口参与率亦会因而由2024年的约55%,逐步下降至2046年的52%左右。
另外,各项人才入境计划至2025年2月底,共收到45万宗申请,当中逾29万获批,约19.6万人经各项人才入境计划抵港,部份人才携同家眷来港落户;输入劳工计划至2025年3月31日,共已批出约2.5万个输入劳工配额。
称许多申请者仅符合基本门槛
新民党容海恩表示,优才计划在2023年有8.3万个申请数目,但只有1.3万个获批;2024年至今年2月有4.9万人申请,9000多人获批,质疑为何获批数量如此低;又询问当局如何提升本地劳动力和劳动参与率。
何启明表示,优才计划“第一批是汤唯、郎朗嗰个类型”参与,而计划推行多年,发现很多人仅符合基本门槛,但到委员会批核时,则“好难批得到落手”,计划亦不似“高才通”般可简单批核,而是需要看工作背景、学历、年纪等。他又指小红书上有很多人用不同计分方法“计到好高分”,因此在去年11月开始提升门槛。
何启明呼吁符合高才通条件的申请者,可转去申请高才通,因优才是“留返条路”让“特别优秀”的人才来港,强调“路会留喺度,但好难担保会好快批得到”。
就劳动力方面,他指政府推出1万元劳工处中高龄就业计划,相信能够帮助这批人士参与劳动市场。不过他指,香港缺乏第一、第二产业的行业,称这些行业是“日本比较多老人家从事”,但“好难想像要(香港的)老人家企喺零售、酒店做到70岁”。
强调高才通计划非进入樽颈
工联会邓家彪称坊间大量“误解”经补充劳工计划来港,在香港工作满8年便可以有永居身分,但事实是无论工作了多少年都没有居留权,指很多人“将呢啲信息推来推去,我谂都係为咗做生意”,称他们“透过不法的信息赚不当的钱”。
他又指,目前有太多输入劳工计划,导致很多妇女、中高龄劳工表示“难咗搵野做”,如酒楼酒店、活动炒散的工作减少;又指高才通计划2023/24年申请人数较高,有22万,24/25年明显回落,只有18万,询问当局有否评估计划是否进入樽颈。
何启明回应指,如有人刻意误导并涉及刑事情况,欢迎举报,又留意到兼职工作减少的情况,日后会在补充劳工计划调整时处理。
他强调,高才通计划初出炉时,可能觉得“见有咁平,申请咗唔会有蚀底”,认为现在是趋于平稳而非樽颈。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