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3 星期三 02:59:07

【星岛热评】港童滥用电子产品严重,加强规管更要以身作则

发布时间:2025-04-07 09:23

香港近年致力推动创新科技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市民日常生活的各个范畴都逐步电子化、智能化。包括网上购物、网上理财、电子支付、智慧出行、智能家居,以至是接受医疗、教育和申请各类公共服务,均可透过电脑或智能手机在网上处理。

电子化、智能化的生活,无疑为市民带来很大方便,有助提升服务质素和各方的营运效率,并创造了不少新商机。但与此同时,有关生活模式转变,亦令到市民接触电子屏幕产品的机会和时间大增。即使刻意不看电视、电脑或手机,市民每日乘坐巴士、港铁、以至行街食饭点餐,都可能会看到、用到大大小小的电子屏幕,近乎避无可避。

影响视力社交情绪控制

尤其新冠疫情之后,视像会议及网上学习已成为常态,长时间浏览社交网站或沉迷上网打机亦变成了许多人的生活习惯,即使对成年人的身心也可能构成伤害,更何况是发育中、学习中,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与婴幼儿?有大量研究显示,未成年人士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不但会影响视力与学习,其体能发展、社交技巧、情绪控制、睡眠时间和质素等也会大打折扣。

香港不少中小学学生返学、放学都机不离手,家长、外佣、以至祖父母纵容婴幼儿滥用“电子奶嘴”亦极为普遍,前者某程度更是教育界与科技界近年力推电子教学和STEM教育的结果。

过往学生只有上电脑课时才会接触到电子屏幕,现在则几乎所有科目都用,交功课、做project、签通告,都可以甚或只能在网上处理。更甚者是,以往大部分学校都禁止学生携带手机等电子产品回校,若发现会暂时没收处分,但近年则反而推崇BYOD模式,即鼓励及资助学生自携平板电脑回校在课堂使用,手机禁令亦因应新一代家长的要求而放宽。学校名义上禁止学生在校内使用电子产品作非教学用途,有的更特别加装了监控程式,但很快便遭同学破解,学生上堂时上网、打机的情况禁之不绝。

有议员日前在立法会提出质询,要求政府参考内地及外国做法,研究以立法等方式限制、以至禁止未满3岁的婴幼儿使用电子屏幕产品,以及为中小学生使用电脑和网络的时间、方式等制订指引。

当局强调早于十年前制订相关指引,并有因应国际间的最新发展不断更新内容,认为不适宜以立法方式强制学校、家长和青少年的行为。

阻止沉迷网络 掀广泛讨论

然而,如果有关指引有效,港童滥用电子屏幕的问题便不会那麽严重。内地当局近年也大力发展创科及推动智能化生活,但也意识到电子产品及沉迷上网对未成年人士的危害,很早便通过实名登记制等方法,来限制青少年上网、打机及浏览社交网站的行为与时数。美西方一度质疑内地有关做法为限制网络及言论自由。但随着祸害陆续浮现并加深,现时已有越来越多西方国家引入了类似限制,澳洲早前更立法制止未满16岁人士使用社交媒体平台。

为了保护香港的青少年与婴幼儿,特区政府必须更加积极有为,与时俱进,密切注视海内外的最新趋势和做法,起码应检视现时中小学的电子教学政策和执行情况,不能放任不管。

更重要是家长们需要以身作则,与儿童相处时减少使用手机等电子屏幕产品,多与子女面对面倾谈交流和一同参与各类有益身心的实体活动。这方面政府也有角色,包括加强向家长们、全社会宣传滥用电子产品和沉迷上网的祸害,这与发展创科、人工智能及推动智能化生活并无矛盾。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