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内有各种阶层人士,有人或出于各种原因导致居无定所,需要在街上露宿,各区不起眼的一角随时成为他们的“家”。有内地旅客于网上分享早前来港旅游,在一处地下行人隧道中,看到露宿者自成一角的“居所”令他大感震惊,意外认为他们讲究整洁,连挂起的衬衫亦是干净,感慨“住着讲究人”,引起网民无比心酸,希望露宿者“只是暂时落泊”。
香港隧道露宿者“居所”自成一角 内地客感慨“住着讲究人”
香港生活环境与物价高企,住屋租金更是一大开支,令不少低收入人士只能选住劏房,情况严重的亦有可能流露街头,四处为家。香港一些地下行人隧道或天桥底为露宿者的容身之处,有内地旅客早前来港途经一条行人隧道,发现聚集不少露宿者,当中“一户”以衣柜划出空间,更装上一扇贴上“福”字挥春的大门,旁边挂上清洗乾的白衬衫以及数个行李箱。
▲他见到现场有一半空间为露宿者的居所,其中一处自带大门,以衣柜砌成一角(砵仔糕@小红书)
▲其中一角落更摆放甚有品味的电单车头盔(砵仔糕@小红书)
▲有露宿者以大张绵被划分个人空间,也有人没有划成个人小空间,盖上绵被便是床(砵仔糕@小红书)
如此光景令内地客不禁慨叹露宿处也住上一位“讲究人”,在另一边的角落更摆放一个甚有品味的电单车头盔,虽然与现场风格显得格格不入,同时添上一丝“家的温暖”,令人不禁联想背后的故事。其实,香港电影过去不乏以露宿者或社会底层人士为题材,包括《麦路人》、《浊水飘流》等,冀引起公众对弱势社群的关注。
网民心酸:很认真很努力地生活的人
露宿者于行人隧道努力搭建的“家”令不少网民感到心酸,同情他们生活艰难仍然努力活着,“流浪汉都还在工作”、“都是为了生活”、“看出来是个努力生活的人”。有网民想像露宿者背后的故事,观察配有不少家当,“可能突然被银行收了房子,带着全部家当露宿街头”、“洗过的白衣服很干净,门上还贴了福字,这个世界真的很糟糕”
也有网民认为头盔很有品味,“这个头盔感觉也太帅了”、“只是没房子没钱,不是生活不讲究”。有好心的网民祝福露宿者们,“希望只是暂时落泊”,祝福他们未来会越过越好。
文:RY
资料及图片来源:砵仔糕@小红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