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产威士忌已在不知不觉中崛起,除了有报告指2023年中国威士忌市场价值已经达100亿港元外,中外酒商也看准中国市场,纷纷在中国设厂,其中上海巴克斯酒业早年投资40亿元人民币于四川设厂,其国产威士忌在去年一推出即被抢购一空,甚至出现“黄牛炒价”。
▲百利得单一调和威士忌创始版。
据市场研究公司欧睿国际数据显示,中国威士忌2022年销售额为23亿美元,但预计到2027年将增加近两倍,并由年轻人、中产阶级、大城市受过教育的消费者,以及越来越多的女性饮酒者所推动。另外,苏格兰威士忌协会(SWA)数据亦显示,中国威士忌市场价值在2023年已经近十亿英镑(约100亿港元),预计在2023至2026年间将增长88%,即比起全球市场快5倍,反映具有明显潜力和增长空间。
白酒之乡扶持威士忌
另一方面,原本从事鸡尾酒的中国品牌上海巴克斯酒业,在2016年决定向烈酒进发,并在2017年选址四川省成都市的邛崃设厂,因为该处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雨水丰富但日照偏少,十分适合酿酒,而且邛崃是中国酒业的重要产区。据统计,这里汇聚了生产、销售等各类酒企540多家,亦是“中国白酒原酒之乡”,为中国最大白酒原酒基地;近年来更将产业升级,威士忌亦成为当地重点扶持的产业。
巴克斯在邛崃的威士忌第一期投资约5亿元人民币,随后5年时间里,合共投资40亿元人民币,成立了巴克斯文化体验中心”及崃州蒸馏厂等。去年企业旗下百利得单一调和威士忌创始版及崃州单一麦芽威士忌创始版面世,属限量版产品,定价为399元人民币,合共2万瓶。有报道指,2,500瓶在发售第一天就被抢空,甚至出现“黄牛炒价”。
酒企盼借鉴日本经验
另一家国产精酿啤酒品牌熊猫精酿酒业,亦开始涉足威士忌市场。公司落户在中国西部贵州省的安顺市,由于该地区夏季平均气温只有21度,气候十分凉爽,目前厂内有近2,000个酒桶的威士忌,为利用自身设备蒸馏进口大麦麦芽而成的原酒。
该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夏语林表示,日本产品比欧美产品更贵,更想借鉴日本威士忌多年积累的经验。熟成的原酒最终会进行调和,并在3至5年后出货。他又指,生产威士忌的难度比啤酒更大,但潜在市场规模巨大。
在中国蒸馏酒市场上,传统的“白酒”占据着压倒性地位,但随着经济发展和有出国经验的中国人增加,源自西方的威士忌文化逐渐传播开来。他指,即使短期内无法获得利润,也希望在长期发展品牌,决定将通过精酿啤酒业务赚到的利润投入其中。
国际酒商纷往内地设厂 看好长期发展
中国威士忌市场潜力无限,不少海外酒商也看准中国市场,纷纷在内地设厂,其中拥有Baileys﹑Hennessy及Moët & Chandon品牌的国际大型酒类集团“帝亚吉欧”(Diageo)就于云南设厂,亦有英国酒商在中国酿制威士忌销往英国。
Diageo云南厂已开始生产
威士忌需求增长有助于鼓励国际品牌在中国开设酿酒厂,其中苏格兰威士忌名牌“帝亚吉欧”(Diageo)于2021年已斥资7,500万美元(约5.8亿港元),于云南省洱源县建立的“云拓”单一麦芽威士忌酒厂,去年已经正式落成及开始试生产,并计划9年内累计投资8亿元人民币(约8.56亿港元)。该公司更将在上海开设亚太创新中心。
帝亚吉欧中国区董事总经理Atul Chhaparwal表示,在中国设厂是为了长期发展,更看好中国市场,并称中国需求如此强劲,而威士忌在中国烈酒消费总销售量中所占比例不到2%,显示还有很大的空间发挥。
在英发售中国酿制威士忌
另一家英国高朗烈酒集团在2011年于湖南省设立高朗威士忌品牌,集团更从苏格兰本土引进酿造威士忌所需的原厂设备和技术酿酒过程,不仅是模仿传统技术,亦根据本地风土特色进行本地化改进,例如酒厂选择5吨的小型酿酒设备,可生产出更精致的酒液,更好捕捉到麦芽和发酵过程中的香气。
近日英国知名烈酒零售商The Whisky Exchange亦宣布,在英国发售首批来自高朗蒸馏厂的中国威士忌。目前高朗调和中国威士忌,建议零售价为37.75英镑;高朗5年波本及白兰地桶单一麦芽中国威士,建议零售价为52.95英镑。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