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欧亚评论》3月26日刊登题为《数字时代的中欧关系:竞争与合作》。文章摘编如下:
人工智能正深刻重塑全球经济格局,中欧在此领域既面临激烈竞争,又蕴藏合作机遇。
双方均具备独特优势:欧洲在基础理论和学术研究上底蕴深厚,而中国凭借政府大力投资、庞大市场和高效应用能力迅速崛起。二者携手,或可突破单边研发的局限,推动技术革新,提供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需求的解决方案。
然而,双方合作之路障碍重重。
首先,全球领导权争夺引发的竞争压力容易激化互不信任和保护主义倾向,限制技术交流与人员互访。
其次,数据隐私与治理模式存在显著差异:欧洲以GDPR为代表,强调个人隐私和透明问责;而中国则侧重数据快速积累与应用,双方在信息共享上难以调和。
再次,AI伦理问题亦不容忽视。欧洲主张透明、责任和人权保护,对AI的伦理规范要求严格;中国在兼顾伦理的同时,更注重创新速度和经济效益,双方在算法公平、责任承担及防范偏见等方面亟待寻求共识。
此外,AI在国防和情报领域的双重应用使国家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剧。如何在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防范军民两用风险,成为中欧均需妥善应对的重要课题。
为破解这些难题,建议中欧建立联合研究中心,借力各自优势促进技术突破;构建开放对话机制,共同制定符合双方利益的伦理和数据共享标准;推动企业间合作,搭建跨区域数据交换和市场开拓平台,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与风险共担。
总体而言,中欧在AI领域既有合作带动经济增长的广阔前景,也面临着竞争、监管、伦理及安全等多重挑战。唯有超越零和思维,携手构建高标准、负责任的合作框架,才能在这场数字变革中实现互利共赢。
编译/迪巴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