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各区的米线店愈开愈多,成为不少港人解决三餐的好选择,除了数个知名连锁品牌旗下的米线专门店,市面亦不乏来自各个“派系”的小店。港人对米线的需求有争无减,近日更有网民于连登讨论区发帖,讨论香港米线市场为何愈做愈有,更惹来一众连登“巴丝打”热议。
香港米线店开到成行成市!连登网民热议4大原因
有网民于连登发帖文,以“原来香港米线个市场系大得好紧要”为题,以港人熟知的“谭仔”为例,指其早于廿多年前就在香港打开米线市场,虽然之后经历“分家”,变成“谭仔三哥米线”及“谭仔云南米线”,更被日资入购成为上市公司,可说是“愈做愈大”。帖文一出随即引起连登网民热议,当中更以车仔面及传统粉面店作比较,归纳出4大原因令香港的米线市场能够愈开愈有。
▲近年各区的米线店愈开愈多,成为不少港人解决三餐的好选择(香港米线关注组)
▲不同品牌的米线铺都会有其风格,可以做到自己的特色(香港米线关注组)
1. 食米线感觉较健康
虽然有不少网民认为车仔面跟米线的经营方式相似,不过亦有人认为米线在大众心目中较为健康,而车仔面给人老土及不健康的印象,更形容米线是“港女最爱”,能够吸引男女老幼光顾。
2. 制作米线技术含量低
网民指出,由于车仔面的卖点就是“好多餸”,故需要花很多时间准备配料;而传统粉面在制作鱼蛋、云吞及牛腩等亦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相较之下,不少意见认为制作米线的程序相对简单。
3. 开店成本较低
正是因为米线制作简单,聘用的员工不需要高技术含量,加上连锁品牌设有工场备用配料及“成熟的中央生产体系”,在香港铺租高昂的环境下,能将成本压至最低。
4. 米线店各有风格
香港的米线店多以“云、贵、川”三派为主,有网民表示各间米线店都各有风格及变化,有人喜欢某小店的麻辣汤底,也有网民大赞另一餐饮品牌的猪扒出色;有连锁品牌以往是春卷起家,后来招牌则变成小锅米线,也有食肆以汤底及卖相取胜,能够迎合不同食客的口味。
文:TF
资料及图片来源:谭仔三哥米线Facebook、谭仔云南米线Facebook、南记粉面Facebook、米真鲜 Mi Zhen Xian@Facebook、6Dee米线屋@Facebook、香港米线关注组@Facebook、连登讨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