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晚年,开国功臣杀的杀,死的死,已是所剩无几,北方军事均以诸王主之,燕王朱棣、周王朱橚、代王朱桂、肃王等北方强藩手握明朝北方三分之二的兵力,他们拥兵自重,对明中央政府形成了巨大的威胁。
此时因朱元璋还在位,诸王都不敢有过分的举动,可是随着朱元璋的驾崩,朱允炆的登基,因诸王本就对朱元璋立自己的侄子为帝十分不满,再加上朱允炆自登基初就对诸王虎视眈眈,意图削弱他们的实力,所以明朝的中央政府开始直面诸王对于朝廷的威胁。
而在朱棣昭告天下,自己要造反的时候,朱元璋其余的子嗣也是反应不一,或跟随造反,或保持中立,或支持朱允炆,终之是分为数派,相互不对付。
朱棣起兵造反,是在1399年七月,而在这个时候依旧拥有藩王身分的就只剩下楚王朱桢、蜀王朱椿、 肃王朱楧、庆王朱栴、韩王朱松、沉王朱模、安王朱楹、唐王朱桱、郢王朱栋、伊王朱、甯王朱权、辽王朱植、谷王朱橞等13王。
楚王朱桢、蜀王朱椿、 肃王朱楧、庆王朱栴等4位藩王保持中立,大多是因为年龄的问题,朱棣造反时,他们大多才二十几岁,这样的年龄大多都不喜欢参加政治斗争,哥哥同侄子打架,他们没必要参和。
没有藩地,谁也支持不了。这类藩王主要有韩王朱松、沉王朱模、安王朱楹、唐王朱桱、郢王朱栋、伊王朱等6位藩王。这几位藩王虽都被封为王,但都因年龄的问题,未能就藩,而是一直留在南京,所以根本不能发表意见。
明确站在朱允炆这边的藩王有辽王朱植、谷王朱橞等2位。他们2位都曾明确表示过支持朱允炆,并听从朱允炆的命令。
辽王朱植。朱元璋第十五子,1岁封卫王,15岁封辽王,就藩广宁州。1399年朱棣造反时,朱允炆担心离朱棣不远且拥重兵的辽王朱植会支持朱棣,于是召朱植到南京,朱植接到诏令后,无条件服从建文帝的命令,后朱允炆见朱植如此识相,并未剥夺他的藩王位,同时将其封地被改为荆州。
谷王朱橞。朱元璋第十九子,12岁受封谷王,就藩宣府。1399年,朱棣造反后,在兵锋直指南京时,朱橞听从朱允炆的命令,带兵三千赴京师护卫金川门。当然,不久因朱允炆大势已去,他就开门南城,迎王纳降。
明确站在朱棣这边的藩王只有宁王朱权一个。不过朱权最初是坚定的站在朱允炆这边的,但是不久因朱棣使用阴谋诡计佔了他的宁国,且又被朱棣俘虏,后在朱棣“平分天下”的许诺后,就开始坚定的站在了朱棣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