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年间,江淮一带发生了一场很严重的饥荒,朝廷派出范仲淹前去赈灾。范仲淹先是给各州县下令开仓放粮,这也是常规赈灾的第一步。
范仲淹意识到,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并不能长久,必须要尽快找到一个办法根治源头问题。随后范仲淹给当地的富豪与官员们发了一封请帖。上面写着“西湖一聚,观赏美景”。范仲淹陪著这些人四处观赏美景、歌舞昇平,而且还饮酒作乐,生活好不快活。光是这样还不够,他还设法让富商们今天大摆宴席,明天赛龙舟,总之就是肆意挥霍。原本荒凉的街道快速热闹了起来,如果不是街边还有一些灾民,人们大概以为这是一个了不得的盛世。
随着当地消费的增长,一些没了收入的小商贩们开始看到了财路,他们在街道上摆摊做生意,很多灾民的生活有了一些起色。富豪们玩得开心,百姓们干得开心。
范仲淹弄出的动静太大了,直接惊动了负责监察百官的御史,他上书大肆弹劾范仲淹,而面对皇帝的质问,范仲淹只说了一句话:“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
这句话瞬间让宋仁宗动容了,随后他暗中派人去灾区调查,半个月后就得到了一个肯定的答复:“范大人反其道而行之,有礼有节”。
范仲淹又找到当地的几个寺庙,说服住持对寺庙开始大兴土木、扩建翻修,选用的工人就用灾民,高薪聘请。寺庙知道这是积德的大好事,于是纷纷响应,一时之间让当地的风气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很多当地的富豪竟然也开始自发修建房屋。
短短一年的时间,投入的劳动力竟然超过一万,灾民们不再流落街头,因为天灾而发生的饥荒也缓解了。百姓们有了生路,不禁认定范仲淹是真正的父母官,对他无比地感恩戴德。
不过百姓们有了出路之后,中间引起了一些不小的弊端,因为当地的各项劳动力是在短期内膨胀起来的,所以物价受到了影响。粮食越涨百姓越慌,很多人好不容易攒下的一点钱,竟然全都掏空去买了粮食,有些人积蓄都花光了,只能开始变卖各种财产。眼看事情已经不受控制了,范仲淹立即想出了应对的方法,他依旧是反其道而行之,命人四处散发消息,说粮食马上就要翻番了,要卖到160文一斗。
一些哄抬物价的商贩看到了商机,开始从各地大量收购粮食,计算著运回当地狠狠赚一笔。范仲淹看著商贩们大肆折腾,而粮价也开始上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很多商贩收来的粮食已经屯不下了。眼看著时机到了,范仲淹突然下令开仓放粮,灾民们一片欢呼,纷纷排队去领粮食,商贩们看到这个场景脸都绿了,算是明白了甚麽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几个回合下来商贩们彻底没有了脾气,当地的灾情已经有所缓解,粮价有了下降的趋势,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如果硬要抬著价,粮食就会卖不出去,到时候烂掉了就全都砸自己手里了,如果现在低价甩卖,至少能少赔一些。没用多久,粮食竟然慢慢落到了原来的水准,灾情也算是有了实打实的缓解,百姓们一片叫好!
饥荒过去后,范仲淹离开灾区回到朝廷复命,当地的百姓感念他的功绩,自发在西湖边上修建了一座“范公亭”,灵隐寺中也曾珍藏着他休息时的卧榻。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全国很多地方大饥荒,只有范仲淹去过的杭州一带,百姓没有受到严重的灾害,并且很快就恢复了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