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下楼,10元吃饱,20元吃好”,始于养老助餐的民生工程社区老年食堂,正悄然成为内地中青年人的新选择。下午5点,北京海淀区一间社区食堂的食客络绎不绝,现场多数是带着小孩前来用餐的家长,也有一些年轻面孔,老年人仅有两三位。“这里菜品种类多,可以随心搭配,还有免费的汤粥,比点外卖还方便划算。”自称头一次来社区食堂用餐的刘女士对笔者说,她刚刚办了一张300元的储值卡,打算以后每天接了小孩放学就来这里“蹭饭”。
▲内地原来主打长者客群的社区食堂,越来越多年轻人也爱光顾。小红书@湘粤行、小猫不会吃鱼
去年300万食肆结业
14元的锅包肉,20元的炸天妇罗,6元的醋溜白菜……当日的菜牌价格在6至32元之间,小份量中低价位的餐食,免费的汤粥以及无限续加的米饭,成为吸客的“流量密码”。食堂经理称,这间食堂原是一间小炒菜馆,去年底响应街道办号召,改为养老助餐食堂,长者用餐可享8.8折,优惠部分由政府补贴,“想不到前来用餐的中青年人群占了大多数,刚一开张,客流就翻倍了。”
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内地不少民众收入受到影响,消费愈加谨慎,餐饮业大洗牌加剧。自媒体“红餐网”统计,去年内地有近300万间餐饮门店关门,创历史新高。很多餐厅降价求生,一些高端饭店也放低身段推出“穷鬼套餐”,全国各地亦涌现出一大批社区食堂。
目前,仅北京已建成的社区食堂,就超过2000间。不少网民在社交媒体分享“好吃不贵”的食堂餐图片和位置座标,“金融街打工狗吃上了养老食堂,味道还行,只要20块钱”,“我都惊了,一碗20块钱的羊汤,肉好多!”有食堂甚至成了网红餐厅,每天早上200笼小笼包全部卖光光。
业内人士指出,“干净卫生+中低价位”的基础餐饮成为内地餐饮业新赛道,社区食堂“虽然利不高,但比较稳,胜在长久。”
杨浚源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