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30 星期日 21:22:49

【星岛热评】推动珍稀药材替代品,实现双赢

发布时间:2025-03-18 16:12

既要践行环保,又要物尽其用,这在动物药材领域显得十分矛盾,也在考验人类良知与智慧。在中国,含麝香、牛黄、熊胆、羚羊角、穿山甲、红豆杉及冬虫夏草等珍稀药用动植物的中成药品种超千种,这是中医药瑰宝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1993年以来,中国先后禁止犀角、虎骨、穿山甲等濒危动物入药,并明确提出“支持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然而,由于中药注册技术要求与产业和研发实际存在的不匹配等问题,已经经过专家审评的重大新药创制课题成果,难以注册和产业化。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多次指出,政府、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对于中医药产品创新推动动力不足,存在法规瓶颈、产品创新性不强等问题,导致中医药难以有效融合现代科学技术、汲取现代自然科学成果。

因此,为了牟利,物种灭绝风险依旧巨大:部分动物药材来源于濒危野生动物,如犀牛角、虎骨等。过度采集这些药材会导致物种数量锐减,甚至灭绝,破坏生态平衡。此外,为了获取某些动物药材,人类可能会破坏动物的栖息地,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并且,在动物养殖过程中,可能会使用大量兽药,这些药物会通过动物的排泄物进入环境,造成土壤、水体污染。

比如,作为牛的病理性产物,牛黄的产量稀缺且无法预估。因此在交易市场中,拥有牛黄的卖家就拥有了绝对的定价权。巴西一家牛黄贸易公司的负责人对此予以证实:“不同品质的牛黄,价格区别很大。平均下来,我们收购的价格是每盎司(100盎司约等于2.83公斤)1700美元到4000美元之间。”

对比之下,国际黄金的价格大约是每盎司3000美元。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全球牛肉的主产区掀起了寻找牛黄的热潮。从澳洲到南美,无数牧民每天都小心翼翼地注视着牛的腹部,梦想着一夜暴富。在澳洲牛肉产量最高的昆士兰州,屠宰场工人暗地将牛黄塞到胶靴里蒙混过关,已成为行业里的潜规则。自高价牛黄问世后,监狱里的牛黄盗窃犯人数一直数见不鲜。

2023年9月19日,在巴西圣保罗州巴雷托斯市的一处天桥下,三名武装分子袭击了一家牛黄出口公司,劫走价值200万雷亚尔(折合人民币约125万元)的牛黄。警情公布后,不少公司选择了一条稳妥却昂贵的路线:从屠宰场和农场主手里收购牛黄直接真空包装,然后用飞机运输。而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牛黄抢劫和走私这类案件也变得十分猖獗。循着蛛丝马迹,这些牛黄大多流向了中国香港、上海和北京的神秘买家手里。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科研力量投入到动物药材替代品的研发中。例如,人工麝香、人工牛黄等替代品的成功研制,不仅满足了医药需求,还有效保护了野生动物。另外,环保理念促使人们更加注重动物药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了药用动物的驯化养殖和规范化管理。例如,梅花鹿、马鹿等动物的养殖,既满足了鹿茸等药材的需求,又避免了对野生资源的过度开发。

专家指出,野生动物药自古以来就并非不可替代。早在唐代,药王孙思邈就在《大医精诚》里写过,“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在这种理念下,孙思邈行医时已经采用植物和矿物药配方替代野生动物药来治病救人。在确保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情况下,药监部门应进一步简化替代品注册审批流程,为相关产品上市提供便捷通道。另外,在人工甲片、人工熊胆等替代品即将获批上市的情况下,药监、卫生、市场等部门应加大宣传和推广,实现保护濒危物种与保障医疗需求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