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ESG成为环球趋势,惟调查发现,香港有逾90%中小企虽对此关注,但只有不足10%的中小企曾定立相关目标。有商会指经营困难下,不少中小企忧虑推行ESG增加经营成本,多抱观望态度;另有商会指,市面不乏成功推动ESG的个案,但承认对家庭式营运企业有一定难度,建议采“先易后难”策略,如先从保护环境及关顾员工做起。推动ESG毋疑是投资未来,但学者指若能让中小企看到实时回报,相信会更投入落实,商户则吁当局提供税务宽减及借贷优惠,冀吸引更多中小企加入ESG行列。
▲中小企可持续发展学会创会会长连舜香建议中小企推行ESG时,因应公司情况按部就班。
据去年第4季《渣打香港中小企领先营商指数》,香港中小企对ESG(环境、社会与管治)的认知显著提高,97%受访中小企对ESG的关注度较前一年上升或维持不变,惟只有9%中小企设立ESG相关目标,如“减碳排放”、“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及“促进社会责任”;另有96%中小企称于推行时遇到挑战。至去年9月,全港有36万间中小企业,占所有商业机构逾98%,聘用逾120万人,占公务员除外的总就业人数逾44%。
现时香港规定上市须每年提交ESG报告,成为大企业实践ESG的动力,有经济分析师指,若能推动中小企加入ESG行列,将有助港府实现于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惟中小企业通常因成本、技术和传统意识的限制而却步,如减碳转型中,中小企可能因资金短缺未能购置新设备,以及未能聘请顾问公司提供专业意见。
经营困难下审慎观望
中小企协会创会会长佘继泉指,中小企对推动ESG抱正面态度,但在经营困难下取态审慎,认为先有盈利,才能推行ESG,部分一直有推动ESG的则会继续执行。香港中小企促进联会会长林国雄亦指,个别较具规模的中小企,较愿意投入资源推动ESG,相反家庭式经营或2人小微企,则忧虑推动ESG增加成本,当面临结业威胁,选择先救亡生意。
不过,中小企可持续发展学会创会会长连舜香指,近年中小企对推动ESG的关注度确有提高,约可分为4类,当中确有中小企藉疫情成功转型,走出新路。她称,第1类中小企本身与奉行ESG策略的上市公司有生意往还,为符合上市公司的ESG要求,如供应合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食物,或采用再生能源制成的货品,因生意带动而增加认识ESG,亦知道ESG是大趋势,未来会更投入推动。
至于第2类是具有企业社会责任的中小企,她指该些中小企一直有推动环保及关顾员工福利,如节能、回收物料,又办义工活动服务社区,及提供侍产假等员工福利,于执行ESG上往往驾轻就熟。她指,第3类企业是本身对ESG认识不多,但疫情下因子码转型如经营网购,成功开拓海外市场而获利,“这类中小企即学即做,看到ESG的好处,列为长远策略。”
▲有中小企商会指,会员反映经营困难下,对开展ESG态度审慎。
连又指,第4类中小企对ESG抱积极态度,东主乐意参加研讨会,四处取经,但执行上取态犹豫,而该类中小企约占一半以上。恒生大学市场学系助理教授邝家麒亦指,有中小企反映ESG陈义高远,对朝不保夕的中小企太“离身”。他指,要突破樽颈,要让中小企知道推动ESG是投资未来,不是支出,“对盈利有好处,才有动力去做。”
林国雄指,中小企普遍认为在“环境”及“社会”上较易推行,主要是减少用电、冷气恒温、无纸化,另外不少中小企一直定期举办义工活动,服务社区,均较易看见实时成效。连舜香则认为,中小企涉不同行业,聘用人数不一,业界宜因应能力,按部就班推行,并称员工都担心推行ESG加重工作量,故建议僱主带同员工参加相关研讨会,然后一起厘定ESG方案,释除疑虑。
吁提供诱因鼓励业界实行
连又举例,近年零售及饮食业人手不足,曾有中小企推行人性化管理,如弹性上班时间,“由每更12小时改为4小时”,成功吸纳“妈妈级”妇女担任兼职工作,而员工亦感受僱主提供的方便而产生归属感。不过,她称,个别家庭式经营的中小企,往往由东主及家人掌管日常营运,甚至会计及税务工作,认为须在管治上加强学习。
如何鼓励中小企自发推动ESG,林国雄建议在当前经营困境下,当局提供一定诱因,如为中小企提供税务宽减优惠,即容许中小企就节省的ESG费用获得税务宽减。另外,他指,有会员希望当局在公营投标“价低者得”的惯例下,加入采用环保物料可获“加分”的条款,才能鼓励业界采用成本较贵的环保物料。
连舜香亦指,现时上市公司须遵守ESG的相关标准和法规,但有推行ESG的中小企往往不知道自己的成绩,建议当局构建有关中小企ESG网站或平台,供中小企填报及获取评级,并提供改善方案,长远建立“中小企ESG数据库”,并借以向成绩良好的中小企颁奖以作鼓励。她指,再进一步,亦可让该些表现良好的中小企,日后向银行申请ESG借贷时,获利率优惠或延长还款期,希望多管齐下,鼓励更多中小企加入推动ESG的行列,走出新路。
▲不少食店引入洗碗机,解决招聘洗碗工困难的问题。
“E”最易见效 科技助解人手荒
有中小企称,在实践ESG上,“E”(保护环境)的执行上相对容易,业界普遍理解为减少污染,亦能看见实时成效。
近年饮食业面对人手短缺冲击,中小企可持续发展学会创会会长连舜香指,不少中小企都利用科技应对,如采用数码技术,引入手机落单模式,解决人手不足问题。她称,有饮食业中小企的东主反映,手机落单较准确,省却人手落单出错或“漏单”的情况,加上采用电子支付,加快付款流程,亦不用额外花费印刷落单纸,环保又省钱,更重要是可以提高营运效率。
食店“榕哥陈皮烧鹅”营运经理吴卓桥则认为,手机落单对以年轻人为对象的食店较适用,其店不乏长者食客,认为人手“落单”更体贴,“服务较人性化。”他续称,科技绝对可提供效率及环保,近年引入洗碗机及啤水机,其中洗碗机可按碗碟数量,控制水量及清洁液。
至于食店解冻冻肉需进行“啤水”工序,过去长开水喉让清水不停冲洗冻肉,耗水量大,极不环保。他称,近年引入“啤水机”,机器设气泵制造水流循环冲洗冻肉,减少浪费食水。
▲环保校服制造商陈伟彬指,其生产的环保校服,采用回收塑料及具有抗菌效能,增加成本。
推行ESG缓急各异 外界认知不足窒碍发展
中小企因应各自情况推行ESG,缓急各异,有中小企反映外界对ESG认知不足,增加推行上的困难,恐窒碍长远发展。
香港中小企促进联会会长林国雄指,曾有中小企会员反映早前从商场退租,按惯例被要求拆除装修“还原”铺位,但会员有感地台及天花装修属新建成,建议基于环保原则而保留,避免增加建筑废料。他称,该会员更承诺,若新租客认为地台等装修不合用,愿意承担拆卸费用,惟商场坚决要求还原。他引述会员指,社会上积极推动ESG,该商场亦办不少ESG活动,惟在实际执行上却“讲一套,做一套”,令人感到失望。
环保校服制造商陈伟彬亦指,其公司生产的环保校服及制服,采用回收塑料、竹纤维及粟米纤维,兼具抗菌效能,致增加成本。他称,曾向中学推广旗下环保校服产品,惟当学校教师及校长得悉,“每件环保校服平均贵8元至10元”,便以售价高于市价,不符“价低者得”惯例,不考虑购买。他称,学校是向学童灌输ESG等理念的地方,惟事件让他感受个别学校观念保守因循,忧虑难以做好ESG教育。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