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2025核心科温习攻略》系列今日由圣保罗书院公民与社会发展科科主任陈晓琳,分享公民科的温习攻略。 文凭试公民科去年首度开考,今年的考试日期为4月8日。 陈晓琳预料今年的公民科文凭试较去年深。 她建议学生备战公民科时,要熟读不同课题的概念词,同时多看热门时事新闻; 此外,她指学生可多留意有关中国的议题,包括外交、国力,香港的角色和全球化议题等等,都有机会涉猎。
DSE公民科今年有什么特点?
中学文凭试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公民科)去年首度开考,并一改以1至5**级的成绩汇报形式,而是以“达标”(Attained)及“未达标”(Unattained)标示成绩。 根据去年7月香港考试及评核局公布的数据,首年考核的公民科达标率为94.1%,反映绝大部份学生都能应付首届的公民科文凭试。
陈晓琳表示,今年公民科的考核模式和去年相若,但相信题型和深浅度或有所调整,“曾出席过一些阅卷讲座,听考评局讲过随住年日,试卷的深浅度会有所调整,始终第一年大家都是摸住石头过河,第二年的问题或问得更实在,或横跨的内容会多些,在题型和作答要求慢慢趋向更成熟。”
陈晓琳担心,去年公民科9成多的达标率,会让学生误以为公民科“很浅”而轻视这科。 “学生想考好公民科,要做很多功夫,因为这科内容很多,无理由写一点东西就有分; 而在考评局的要求内,亦有说明同学的答案需展示其分析和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不是抄数据就可以。”
DSE公民科考什么?
公民科考试只有一份卷,全部均属资料回应题。 考生须就题目所提供的资料,回答所有题目。 资料回应题亦有不同题目类型,例如多项选择题、短题目、短文章式问题等。
· 重新检视中四至中六的学习内容,包括学过的课题及重点。
· 厘清每个课题相关的概念词,并尝试配合不同时事或议题思考。
· 多看时事新闻,并把相关概念词连结。
· 熟习不同题型,例如数据描述/分析题、漫画诠释题、原因题/因素题、影响题、机遇困难题/挑战题、建议题、争议题、比较题等的答题技巧。
· 答题时,谨记框架、主题句及解释内容一致,并引用合适资料及相关概念词,作有条理分析。
距离公民科开考不足一个月,陈晓琳建议同学应从新检视学过的内容,因为他们可能对中四和中五所学的内容印象模糊,同学要重温学过的课题及重点,厘清每个课题内相关的概念词,并尝试用一些时事或议题,配上相关概念词,“公民科考的是资料回应题,如果同学用相关概念词去回应题目,会令阅卷员有更深印象,答案也更实在。”
陈晓琳续说,不同课题都有实质的概念词,例如国民身份认同上,要上归属感(Sense of belongings)、成就感 (Sense of achievements)、社会凝聚力(social cohesion) 等等,同学未必要背诵很多,但系相关概念词系可以帮助你答卷能够更有效、更实在地表达,改卷嘅老师亦可以更容易分办高下。 她指学生如未能花不到太多时间练试题,也提醒学生可以多看时事新闻,并把相关概念词连结,“别停顿思考过程,要装备好自己。”
提到学生对公民科最不熟悉的部分,陈晓琳指可能是香港基本法和国家安全法, 因学生不知道需要背诵多少内容,或者是否需要背诵。 她引述去年文凭试就有条2分的题目,跟国家安全领域有关? 假如同学熟悉20个领域,难度自然不大,然而当同学不熟悉,未能写出准确词汇就会失分。
除了概念词,陈晓琳指考生更要留意答题技巧、考试框架和题型等等。 她指公民科可出现的题型,包括:数据描述/分析题、漫画诠释题、原因题/因素题、影响题、机遇困难题/挑战题、建议题、争议题、比较题等等,每种题型都有不同答题技巧,学生要背熟,并留意立论要清晰等等。
最后,陈晓琳指明白同学或多想放时间于可争取更高级别的科目,但她提醒学生,公民科要“达标”,并非想像中容易,学生仍有机会被评“未达标”,因此不要轻视。 另外,她提醒同学答题时,谨记框架、主题句及解释内容一致,并引用合适资料及相关概念词,作有条理分析,相信这些答题技巧,也可应用在其他文科科上。
DSE公民科有哪些必读课题?
· 公共卫生;
· 可持续发展;
· 国家安全的20个重点领域;
· 有关中国的议题,包括外交、国力、香港的角色等;
· 全球化议题。
公民与社会发展科课程内容丰富,陈晓琳表示学生宜多了解各课题的相关概念之余,也可留意去年文凭试未出现,或较热门的课题,并多留意香港、中国、世界大事,尝试以不同时事去贯穿不同课题概念,已经是很好的备战策略。
陈晓琳表示,有些课题如“公共卫生”,去年并未出现,学生可以留意; 此外,去年文凭试有问过有关国家安全的题目,建议同学要了解一下20个重点领域。
“中国的议题是重点,包括外交、国力,香港的角色和全球化议题也要留意。”她指去年文凭试所出的议题不是很阔,所以相信今年会多问不同类型的时事和议题。
陈晓琳举例,例如在“公共卫生”议题上,学生可思考中国如何面对世界卫生问题? 如何和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等; 此外,要留意国际间的问题,例如美国有新总统就任,中国于国际间的角色如何作平衡? 在不同议题又如何合作? 例如在环境议题上,如果美国在环境议题的参与减少? 中国的角色又如何? 学生都可以从不同方向思考多一点。
更多升学资讯,尽在星岛环球网:
香港首个商业AI硕士课程来了,学生可去阿里云、微软、谷歌实习!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