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一国经济的核心,带动上下游供应链,如原材料、物流和技术服务。美国总统特朗普誓言重振美国制造业,近期,有消息指他要针对中国船商和造船业加征关税及收取天价入港费,做为作为其复兴美国制造业的重要一环。只是,面临人才、技术、成本均缺乏国际竞争力的境况,复兴制造业长路漫漫。
重振制造业并非新鲜话题,美国制造业在40多年去工业化下,大规模产业转移和服务业、金融业迅速发展,“产业空心化”日趋严重。2008年次贷危机后,美国政府重新提出“振兴制造业”理念。特朗普在其第一轮任期延续了奥巴马“再工业化”战略,打出“让美国再次变得强大”口号,实行“美国优先”政策,将传统油气、钢铁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两手抓”。
如今,特朗普第二任期开启后,他连连颁令,鼓励制造业回流,扶持制造业发展。最新举措则是透露将在白宫成立造船办公室,并拟发出行政命令,扶持美国造船业,并打压中国在全球航运的主导地位。有美媒消息指特朗普将发出行政命令,包括将对中国船商进美国港口,每艘船征收最多100万美元入港费;非中国船商若使用中国制船只,亦需支付50至150万美元入港费等等……
只是美国制造业要复兴并非易事,据世界银行统计,2000年,美国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值的25%,2024年降至15.9%。美国经济体量全球第一,消费能力强劲,但经过数十年的产业外包,美国制造业失去了国际竞争地位,不得不更多地依赖进口商品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以造船业为例,美国造船业1970年代雄霸全球,但美国总统列根1981年取消商业造船补贴,令几年间蒸发4万个工作职位,从此造船业陷入萎缩。而中国后来居上,美国海军研究所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造船市场已占近50%,韩国和日本分别占近30%和17%,美国只得0.13%。报告还称,中国的建造能力已经达到美国的232倍。要想重振造船业,美国面临着依赖外国供应链,行业技术工人不断老化流失以及成本倒挂的难题。就成本一项而言,美国船厂工时成本达98美元/小时,是中国的4.3倍,市场竞争力大大落后。这不仅是造船业面临的困境,同样亦是其他制造业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眼下,外界还忧心特朗普欲通过增加对主要交易伙伴产品加征关税来鼓励制造业回流,恐会令通胀飙升,反而对制造业不利。现时停靠美国港口的货柜船约17%是中国制,但中国去年造船完工量达全球55.7%,未来全球船公司用中国船抵美港口将大增,意味美国大部分进出口货物将要缴付巨额港口费。根据各家航运公司的测算,每年新增的费用将达到300亿至520亿美元不等,并且转嫁到消费者身上。高盛最新出炉的报告就分析特朗普关税提升对于美国各大主要行业都将带来影响,报告称,“更高的关税将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增加市场对一些美国本土生产商品的需求。但提高关税也将提高一些美国生产商的生产成本,并可能引发外国对一些美国出口产品的报复,这两种情况都可能损害美国的制造业。”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