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30 星期日 20:15:00

【星岛热评】外卖平台割喉竞争,资本掠夺消费者“埋单”

发布时间:2025-03-11 09:15

进驻香港近10年的外卖平台Deliveroo,突然宣布下月撤出本地市场,余下业务将卖给竞争对手foodpanda。对于这一结局,许多外卖员并不感到意外,市场人士亦觉得是意料中事,毕竟近年香港餐饮市场萎缩得实在太厉害,加上内地巨企美团旗下平台KeeTa在2023年攻港后发动“割喉战”,肆意蚕食竞争对手的地盘,Deliveroo节节败退下,退出香港市场无可厚非。

外卖

尽管官方经常宣传香港拥有一流的营商环境,但许多做过生意的人都明白,在这个发展成熟、成本过高的市场,不容易赚取丰厚利润。单论外卖平台市场,2021年Uber Eats撤出香港后,foodpanda(德资)和Deliveroo(英资)瓜分了市场。疫情期间因为晚市宵禁,市民减少外出,两个平台一度获得难得的发展机遇,但疫情一结束,机遇也就随之结束,再加上疫后颇多市民养成北上消费的新习惯,本地餐饮市场客源大减,以致外卖平台难以持久地成功。

以本伤人“打残”对手

在上述背景下,2023年5月KeeTa进军香港市场,这一决定本身就有点耐人寻味,因为明眼人都知道香港是一个“无肉食”的存量市场,利润空间不会太大,管理层下令进军香港,也许只是将这里视作“走出去”的试点。故此KeeTa进驻之后,着眼点根本不是盈利,而是做大规模,务求“打残”对手。而它采取的手段也不算特别高明,说穿了就是以本伤人,包括大搞所谓“免运费日”、向外卖员提供较高报酬、对合作商户收取较低佣金等等。这种竞争手法算不算公平,见仁见智,但起码是可商榷的。

姑勿论我们对美团的资本掠夺手法有何看法,客观而言,这些手法让商店、消费者感到经济实惠,有助KeeTa短时间内抢占市场,促成原有市占率的重新分配。在2023年第3季,KeeTa市占率仅为微不足道的6%,但到了2024年首季,其定单量已占43%,foodpanda和Deliveroo则分别下滑至37%和20%,实现强弱逆转。

将来foodpanda接管Deliveroo的资产后,是否可以发挥某种协同效应,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可能性似乎不大,因为KeeTa背后的美团财雄势大——2024年第3季度便实现按年激增22.4%的936亿元(人民币,下同)营收,同期溢利激增3倍至135亿元——它有能力推出更多优惠,有能力继续“烧钱”,进一步围堵foodpanda。

对美团而言,在一个人口规模仅750万的城市亏本,不是一件值得大惊小怪的事。它真正想要的,是在内地业务已发展至一个阶段后,增加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这是资本逐利的本性使然。而“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是一个绝佳的试验田,可让美团在经过测试后,将营运模式推广到海外市场。

独市生意或损服务质素

Deliveroo退出香港已成事实,这无疑是资本主义逻辑下的结果,商户和消费者作出了他们认为最划算的选择。而在KeeTa一步一步蚕食竞争对手市场份额的过程中,香港外卖平台的市场生态也出现了变化。我们是鼓励市场竞争的,因为那可以带来进步。但眼前的事实是,外卖平台的竞争者越来越少,若最终只剩一个平台做独市生意,服务质素会提升抑或下跌?对消费者有利抑或不利?那个平台坐大后会善待抑或压榨外卖员?根据历史,答案似乎呼之欲出。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