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退化触发的痛症长期困扰长者,现时有逾3万名长者于公立医院轮候人工膝关节手术,惟轮候时间数以年计。有长者团体指,理解更换人工膝关节手术为非紧急性,但漫长的等候令长者身心备受折腾。近年虽有慈善团体资助私家医院,为基层长者进行相关手术,但对以万计轮候的人龙只是杯水车薪。有关注团体指,内地优质医院的人工膝关节手术费用便宜,建议当局购买内地相关服务供香港长者使用,或引入公私营协作模式,鼓励长者于政府资助下自费北上动手术,疏导轮候人龙,让更多基层长者接受手术,可以安心出行。
▲现时全港有逾3.3万名市民,于公立医院轮候更换人工膝关节手术。
至去年12月,全港有3.3万宗于公立医院骨科轮候人工膝关节手术个案,当中95%是60岁或以上人士。另外,去年有4599人于公立医院完成相关手术,轮候时间中位数由16个月至52个月,最长轮候时间由59个月至80个月。
首次诊治轮候最长近2年
小区组织协会干事彭鸿昌指,长者于公立医院长时间轮候更换人工膝关节手术的情况普遍。他称,长者若因膝痛到公立医院求医,须先到公立医院骨科门诊登记成为新症,若最初情况较轻,多列为“稳定新症”。去年医管局有逾10万宗骨科新症,当中70%属“稳定新症”,其首次诊治的轮候时间中位数由22星期至53星期,最长达94星期(近2年),若计及首次接受新症诊治至做手术,整个轮候时间中位数由1年9个月至逾5年,他指情况不理想,漫长等候往往令长者身心俱疲。
骨科专科医生郭嘉邦指,膝关节退化与膝关节软骨长期磨蚀有关,年老亦是因素,惟长者不会实时无法步行,可能由最初拿拐杖助行,到晚期坐轮椅。他称,长者膝关节退化高峰期于60岁至70岁,若未及时更换人工膝关节,恐增加跌倒受伤风险,部分长者则因膝痛减少步行,加剧肌肉流失,即使数年后接受手术,亦可能影响康复进度。
▲更换人工膝关节手术常用于医治严重退化性关节炎。
长者病况易恶化延误影响康复
另一骨科专科医生亦指,膝关节退化一般经历数年,若病者腿部变形严重,如内弯超过20度或外翻超过15度,未能及早进行手术,数年后变形情况可能恶化,甚至引起韧带松脱,令日后手术变得复杂。
长者健康协会主席余秀珠指,不少长者会员受膝痛困扰,情况轻微者平日走路有痛楚及不能步行太久,严重者于上落楼梯时感到刺痛入心,亦有人选择长期留在家中,影响日常社交。她称,曾有长者由轮候门诊新症到动手术历时7年,惟因医院误将左膝手术错认为右膝,导致手术改期。可是手术当日又遇上台风袭港,余指该“老友记”慨叹好事多磨,最终放弃手术,改为接受针灸纾缓痛楚。
余秀珠亦受双膝关节退化困扰,她选择到私家医院接受更换人工膝关节手术,费用逾20万元。现时本港多间私家医院提供更换人工膝关节手术,单膝的手术费用由11万元至18万元,已包括手术费、人工膝关节材料费及5日4夜的住院费,但余指,基层长者无法支付逾10万元费用,他们只能乐观又无奈地等待。
属私家医院的宝血医院由2021年至2024年,先后获李嘉诚基金会及其他善长捐助,推出“全膝关节置换手术”资助计划,供于公立医院轮候的市民申请,共为930名长者更换人工膝关节。该院院长卫向安医生指,每次资助计划推出都很快爆满,申请资助市民不乏基层退休人士,无力负担逾10万元手术费。他喜见资助计划能协助市民重过正常生活,惟最大困难是不易筹募经费,难以拓展新的资助计划。
私院手术费逾20万 基层感无奈
近年当局有增加公立医院更换人工膝关节的手术数量,彭鸿昌指,更换人工膝关节手术一般只需数小时,但患者续后要留医数日,变相增加公立医院的病床需求。他直言,即使未来科技发达再缩短手术时间,但若病床供应仍然紧张,相信轮候时间冗长的老问题不易解决。
立法会议员林素蔚提到,现时深圳多间私家医院及深圳港大医院,都提供更换人工膝关节手术,费用由2万多元至逾3万港元,不少港人长者近年到深圳接受相关手术,而长者对手术的口碑评价不俗,更重要是支付较低廉费用,便可告别膝痛,回复正常生活。
工联会大湾区社会服务社总干事曾志文亦指,留意到现时深圳亦有个别优质医院,提供价廉又高质的更换人工膝关节手术,建议当局向相关医院购买服务,让轮候名单中的长者可选择到内地做手术,减轻本港公立医院负担。她续称,湾区融合下,港府近年扩大长者医疗券应用范围,容许“过河”于深圳使用,衍生大批长者光顾内地牙科治疗及身体检查,反映需求庞大。
另有长者机构的社工指,近年当局大力推行公私营协作计划,但主要涵盖一次性的小手术或检查,如白内障手术或肠道检查。他大胆提议当局考虑购买内地三甲医院的更换人工膝关节手术,而在财赤压力下,当局可资助部分费用,鼓励长者自费提早接受手术,希望进一步缩短轮候名单,让更多基层长者接受手术。
医管局指,理解公众对人工膝关节手术的需求殷切,亦关注轮候时间的问题,近年已增加公立医院的手术量,去年共进行约4600宗,较2010年约2200宗增加110%;该手术现时占公立医院骨科预约手术的18%。本港人口老化,局方预计相关手术需求持续增加,未来会积极管理轮候时间。医管局每年拨出1.95亿元,于6间公立医院成立全关节置换中心,每年进行2000宗相关手术,再加上其他公立医院的手术,令手术数量得以增加。
局方续称,由2020/2021年起,陆续在各联网推展有系统的非手术治疗服务,为轮候病人提供额外的物理治疗,纾缓其症状及改善身体机能。至去年底,已有逾1.6万名病人参与,不少参加者反映经治疗后痛楚减少,活动功能及平衡亦有改善,当中逾三分一病人毋须接受手术,未来会继续为轮候病人安排更多有效的非手术治疗选项。
过重运动创伤积患 膝关节问题年轻化
更换人工膝关节手术,常用于医治严重退化性关节炎。有研究发现,患者虽仍以长者居多,但过重及运动创伤亦是退化出现年轻化的原因。
骨科专科医生郭嘉邦指,膝关节由大腿骨、小腿骨和俗称“菠萝盖”的髌骨组成,更换人工膝关节手术,是将整个退化的膝关节换成人工关节。他续称,人工膝关节模仿人体关节,亦分大腿骨、小腿骨和“菠萝盖”,大腿骨和小腿骨的部件之间放有塑料垫片,作用如同软骨。
人工膝关节寿命超过20年
郭指,大腿骨和小腿骨部件,采用航天和工业科技用的钛金属和钴铬合金,不会生锈,垫片和“菠萝盖”则由抗磨性的塑料制成;人工膝关节寿命超过20年,若保养得宜,更可终生使用。
▲曾志文建议当局购买内地医院的更换人工膝关节手术服务,疏导香港的轮候人龙。
他引述瑞典人工关节登记册的资料,指当地有于20年前接受手术人士中,每100人中只有7人需翻修。他指,个别人士若患上类风湿关节炎而影响步行,亦有需要接受更换人工膝关节手术,回复步行能力。
▲医管局指,3万多宗轮候个案中,95%为60岁或以上人士。
不过另有研究指,亦有个别市民因肥胖过重或运动创伤,导致膝关节提早退化,增加患上退化性膝关节炎风险,当中不乏中年人士。研究指,曾有40多岁男士就膝痛求医,经检查诊断为退化性膝关节炎,且情况严重。该病者体重标准,没有过胖,其后他透露年轻时喜欢踢足球及打篮球,过去亦曾因打球弄伤膝盖,却未有彻底医治,怀疑积患触发膝关节提早退化。
▲宝血医院多次获捐助,共资助逾900名市民更换人工膝关节。
医卫局:须考虑资源分配 避免影响紧急服务
对长者及关注团体的诉求,医务卫生局指“全关节置换手术”的手术及术后康复占用大量医疗资源,在有限资源下病人须轮候。
医卫局指,该手术属非紧急、非急症的选择性预约手术,医管局会视乎实际需要调整,但须考虑整体医疗资源及人手,以免不必要地挤兑其他医疗服务,特别是拯救生命的紧急和急症服务。局方又称,医管局公私营协作计划,是当私营界别有充裕及剩余服务时,让较有负担能力的病人透过共付模式,选择在私营医疗机构接受服务,以减少公营医疗压力;研究扩展或引入新的公私营协作计划,政府须审慎考虑医疗政策及采购原则,并顾及病人意愿及负担能力、医疗服务潜在风险及私营市场服务容量等,以免加剧公营医疗人手流失及导致私营医疗加价。
探讨采购湾区机构医疗服务
就有建议于大湾区采购服务,医卫局指,政府在大湾区医疗 生合作框架下,会探讨透过与湾区合适的医疗机构合作,采购医疗服务支持香港居民,但前提是采购切实可行、服务符合标准和对双方有利。局方提到,香港居民的医疗需要,应主力由香港自己着力解决,不应随便将医疗负担转嫁大湾区。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