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规模最大的法律团体“国际律师协会”(IBA),第二天在本港举行亚太区域论坛双年会。香港大律师公会主席毛乐礼资深大律师早上在会议上表示,跨越“普通法”及“大陆法”两大司法制度的法律个案不断增加,令不同地区的法律团队在国际上有更紧密及频繁的合作。他认为香港及内地的法律界,由于比较熟悉两种法制,更能发挥联系人的角色。
毛乐礼早上在会议第二天的一埸关于“法律实践无国界”为题的小组讨论作主持, 跟分别来自英国、 马来西亚、 内地及香港不同司法管辖区的律师、 大律师、仲裁专家及前法官等,讨论地域上及不同法律范畴等的全球跨越司法管辖区的执业合作,吸引了接近一百位不同地区的法律执业者参加。
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案件争议额达136亿美元
毛乐礼表示, 以香港国际仲裁中心 (HKIAC) 昨天(20 日) 刚刚公布的最新数字为例,当事人提交的案件来自53个司法管辖区, 比起2023年的45个,升超过百份之17,当中仍以国际案件爲主。2024年受理的仲裁案数量不但创下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历史新高,案件争议总金额达1,060亿港元,即约136亿美元,同様是新纪录。毛乐礼认为, 这显示香港作为国际仲裁地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毛乐礼亦称,本地及内地不少的法律执业者, 由于比较明白普通法及大陆法, 将两个法律系统的个案更有效联系, 提供法律专业意见。
毛乐礼:内地及香港法律界明白普通法及大陆法
小组讨论的焦点是内地的制度与与普通法不同司法管辖区的分别:包括内地的法律及诉讼程序、商业法庭与仲裁的分别、仲裁法例、法院执行当地及国际仲裁裁决等的特点及规定。出席小组讨论的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合伙人黄宁宁亦表示,特别在执行民事国际仲裁裁决方面,香港确实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选择。
来自伦敦的“Three Verulam Buildings”的御用大律师Ali Malek KC表示, 法律执业者要有意识需要“法律双语”(legal-bilingualism) ,即同时掌握普通法及大陆法两种“法律语言”、有策略性的讼辩政策、在文化及及司法制度上适应力强等三者均非常重要。
大律师公会正副主席获邀参与讨论
除了毛乐礼,大律师公会副主席薛日华资深大律师在下午另一场小组讨论发言,主题是“跨境资产追索”。薛日华表示,香港在追索资产时,经常採用禁制令或披露资产的颁令,有效及快捷,如果在香港索偿,判词也可在内地法院执行。
亚太区域论坛双年会由昨(19日)至21日在香港举行,是协会在疫情后首度在香港举办大型法律会议,吸引来自欧美及亚太区超过360位来自30多个司法管辖区的法律精英参加,会议联席主席、大律师公会前主席谭允芝资深大律师曾表示,这将是香港近年最盛大的国际法律双年会议,反映香港作为高水平法律服务中心的地位持续受到国际认可及重视。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