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欧亚评论》1月23日文章,文章分析中国成为和平调解人的部分原因,表示归因于其总能恰当把控当事方的经济利益、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及坚定的战略意志。文章报道如下: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国希望通过多种方式推动世界和平,包括在主权国家及非国家行为体之间斡旋,推动和平进程。中国的努力基于以下原则:对冲突各方保持中立、不干涉他国内政、强调基础设施建设,并推动全球发展倡议(GDI)、全球安全倡议(GSI)和全球文明倡议(GCI)。
迄今为止,中国已在持续动荡的阿富汗发挥建设性作用,促成伊朗与沙特的和解,并在缅甸推动停火协议。
缅甸停火
中国近期在缅甸推动和平的努力尤为突出。缅甸的复杂局势以及其有限的战略价值,使得其他国家不愿意介入其内乱问题。然而2025年1月,中国宣布成功斡旋缅甸军政府与民族武装组织——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MNDAA)达成停火协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我们希望各方保持停火势头,切实落实共识,主动缓解紧张局势,并通过对话协商解决相关问题。”她进一步强调,中国将积极推动谈判,支持缅北和平进程。
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主要由居住在缅甸东北部、与中国接壤的果敢华人组成。该组织隶属于“兄弟同盟”之一,与其他民族武装组织一道,长期争取更大的自治权。自2021年缅甸军政府政变以来,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与缅甸政府的人民国防军(PDF)等亲民主武装力量展开联合抗争。
缅甸问题专家伯蒂尔·林特纳指出,中国是唯一具备实力、能力和动机介入缅甸冲突的外部力量。中国希望确保中缅经济走廊(CMEC)的稳定,该走廊对中国西南地区通向孟加拉湾和印度洋至关重要。此外,中国与缅甸西部边境的民族武装组织保持密切关系,包括果敢和佤邦。
2024年12月,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同意接受中国调解,并与盟友德昂民族解放军(TNLA)表示,不会进军曼德勒或扩大冲突。TNLA承诺配合中国的调解工作,以实现和平。
然而,缅甸问题依旧复杂。克钦独立军(KIA)无视中国劝告,攻占边境城镇邦瓦。此外,泰缅边境的克伦、克耶等武装力量也不受中国影响。而若缅甸的主要民族——缅族,不同意各少数民族争取自治或独立的诉求,和平进程将面临巨大挑战。
沙伊和解
2023年3月,在中国斡旋下,伊朗与沙特成功达成和解协议。美国智库史汀生中心相关人士指出,伊朗和沙特均希望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并不将其视为威胁,这为中国创造有利的调解条件。
该人士认为,美国未来在处理伊朗问题时需借助中国的影响力。此外,特朗普若希望在乌克兰冲突中发挥调解作用,也可借助中国在俄乌双方的中立地位。中国已表达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斡旋意愿,而特朗普则希望借此推动停火。
阿富汗问题
中国在阿富汗的斡旋同样体现了其经济利益和中立立场的结合。中国寻求开发阿富汗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确保“一带一路”倡议(BRI)在中亚和巴基斯坦的安全,尤其是中巴经济走廊(CPEC)。
中国曾多次在阿富汗问题上展开调解,推动阿富汗政府、塔利班及周边国家进行多边谈判,确保其经济项目不受冲突影响。
结论
中国在全球和平斡旋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其成功的关键在于能恰当把控当事方的经济利益、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及坚定的战略意志。这使其在复杂的国际冲突中赢得信任,取得显著成果,并展现出未来成为全球和平促进者的潜力。
编译/迪巴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