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Can》播下的种子,成果丰硕。首届“ArtCan艺术文化论坛暨颁奖礼2024”颁发了“十大艺术文化大奖” ,以表扬香港艺术文化领域中表现卓越的创作者、策展人、表演者、艺术展览、活动及项目等。获奖作品均由专业评审根据艺术水平、原创性、受欢迎程度、对社会的贡献等标准评选。
▲首届“ArtCan艺术文化论坛暨颁奖礼2024”在1月14日假大馆赛马会立方举行。
▲ 荣获《ArtCan》“十大艺术文化大奖”的10个机构代表与部分评审团成员合照。
今届获颁发“十大艺术文化大奖”的作品,分别是M+博物馆的“解放毛装的缪斯”、西九文化区及香港话剧团的“《大状王》磨砺升华”、林宝坚尼的“Lamborghini x Alex Croft 星街变奏”、港铁的“Mr Doodle食 乜点心?”、恒基兆业地产集团的“ZAHA HADID DESIGN 中环前卫地标”、昂坪360的“1500学童百宝袋 人人期望可达到”、太古地产的“多样性植物 社区绽繁花”、爆炸戏棚的“《我们的青春日志》 年轻人的澎湃创意”、香港管弦乐团的“百年一遇 指挥奇才 佩多高斯基”,以及无止桥慈善基金及九龙仓的“搭良桥振乡村 心连心的艺术”。
▲获奖机构代表无止桥慈善基金主席黄锦星(右一)、无止桥慈善基金行政总干事李锦雄(左一)、九龙仓集团有限公司企业传讯部主管许翠凤(左二)与唐英年合照。
▲王英伟颁发奖座予获奖机构代表香港管弦乐团市场推广总监胡铭尧(左)。
▲王英伟与获奖机构代表西九文化区管理局高级表演艺术制作人(戏剧)李筱怡(左)合照。
▲香港电影发展局主席王英伟(右)颁发奖座予获奖机构代表太古地产公共事务副董事林珩(左)。
▲王英伟与获奖机构代表林宝坚尼香港董事黄卓徽(左)合照。
▲刘文邦颁发奖座予获奖机构代表昂坪360企业传讯经理刘锦辉(左)。
▲香港艺术中心监督团主席刘文邦(左)与获奖机构代表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首席传讯部总监梁美宝(右)合照。
▲蔡敏志颁发奖座予获奖机构代表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市场推广、数码及访客体验总监周惠珊(左)。
▲香港演艺学院前校长蔡敏志(右)与获奖机构代表港铁公司企业事务及品牌总监蔡少绵(左)合照。
▲唐英年颁发奖座予获奖机构代表爆炸戏棚创办人及艺术总监陈恩硕(左)。
百花齐放 尽显艺术无界
综观获奖者中,不但涵盖传统的艺术团体,也云集多家商业及慈善机构,尽显艺术无疆界。各获奖机构在颁奖礼上的发言,亦让人感受到艺术多样性及普及性对城市发展的可贵。
太古地产公共事务副董事林珩提到在太古坊打造七万呎生物多样性绿化空间,“带出现代文明社会两个重要议题,分别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及有助提升当区的精神面貌及文化价值。”港铁公司企业事务及品牌总监蔡少绵则感谢涂鸦大师Mr. Doodle为香港站创造了别开生面的艺术空间,港铁作为公共交通工具,把艺术送到每一个区,“有助推广艺术普及化,同时以艺术丰富了乘客的旅程。”
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首席传讯部总监梁美宝称,希望借The Henderson的落成,为香港打造全新建筑艺术的地标,“为香港做好宣传,说好香港故事。”昂坪360企业传讯经理刘锦辉表示:“‘100%多啦A梦&FRIENDS@昂坪360’活动的成功,期望未来将更多艺术创新的元素带给市民。”
至于首次将汽车品牌推广活动结合艺术及慈善,林宝坚尼香港董事黄卓徽对活动获得肯定深感鼓励,“未来会继续支持香港的艺术活动。”无止桥慈善基金主席黄锦星对无止桥多年来中港两地乡村的振兴工作,表示:“这条桥最重要是将爱心化成桥梁,彰显乡土文化艺术的工作。”
艺团力量 推动创意生态
获奖艺术团体代表方面,香港管弦乐团市场推广总监胡铭尧期待即将上任的艺术总监佩多高斯基“能带领乐团再创艺术新高峰,为古典音乐注入新的动力。”打造了香港首个长寿音乐剧《我们的青春日志》 、爆炸戏棚创办人及艺术总监陈恩硕称:“希望音乐剧成为香港人一个长期的娱乐选项,也成为游客到访香港的重要原因。”
西九文化区管理局高级表演艺术制作人(戏剧)李筱怡同样期盼籍与香港话剧团合作炮制的《大状王》,“推动香港原创作品的模式,令艺术家有最好的发挥,贡献香港创作生态的发展。”代表M+博物馆《宋怀桂:艺术先锋与时尚教母》展览获奖封面领奖的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市场推广、数码及访客体验总监周惠珊则表示:“宋怀桂积极推动中西文化交流,就如西九文化区的工作一样。”期盼将艺术及视觉文化融入大众的生活之中。
文:Rachel 图:星岛摄影部
生成艺术 创作未来
艺术创作,追求创新。使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创作的生成艺术,正为越来越多艺术家及收藏家所熟知,生成艺术品的加密货币等市场也正在发展中。
▲专题论坛“生成AI艺术的崛起:香港创意产业的新动能”(左起)嘉宾主持丁洁及3位讲者欧凯怡、程然及何晓阳。
▲活动场刊精美,获Icelandic Glacial赞助现场饮用水。
几名生成艺术的前沿人士在“ArtCan艺术文化论坛暨颁奖礼2024”上举行座谈会,Digital Art Fair的创办人兼环球展会总监欧凯怡在论坛中表示,香港有良好的金融、文化、媒体配套等条件,可将生成艺术纳入思考,发掘新的定位以推广香港。
翻查资料,早在上世纪60年代,已有艺术家开始探索生成艺术,他们利用当时的计算机绘图程序进行创作,初步开拓了由计算机作为艺术创作工具的篇章。随 科技发展,如今的生成艺术已不再局限于计算机程序,已扩展到AI领域。主持人、K11 Art Foundation研究主管丁洁指,艺术和生活息息相关,曾经照相机的发明对印象派画家的发展产生影响,而当今科技发展亦达到产生影响的对应节点,因此更多人把科技当成了艺术创作的纸和笔。
Genify创办人何晓阳形容,生成艺术就象是“艺术家创造艺术家”,由艺术家的探索,使人工智能和计算机得以创作艺术品。他认为,科技的加入可使艺术朝新的方向发展,例如生成艺术品可被铭刻在比特币上,只要计算机不消失,相关作品就会永远存在,形容是“十分新奇有趣”。他也强调生成艺术的资产价值,认为可将其视为一种投资。
艺术家程然从艺术角度解读生成艺术,形容艺术应该是探索未知,生成艺术正是其中一个路径,且可带来更多创造力与连结。他举例,自己曾将长达9小时的影像作品转化为生成艺术,其所占的容量空间只约100kb,引发了他对艺术的表达媒介和发展的全新可能性的思考,强调此为“艺术家应当去探索和尝试的”。
欧凯怡又提及,现时年轻一代在网络时代成长,生成艺术或其他电子艺术形式,相比传统艺术有时更可引起共鸣。她近年曾举办电子艺术相关展览,希望将此类艺术形式介绍给年轻的艺术家和收藏家。
文:齐盈泽 图:星岛摄影部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艺文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