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4 星期一 05:56:32

650年前在南京为朱元璋烧砖的工人,为什么砖上留名“刘德华”?

发布时间:2025-01-23 07:58

650年前的刘德华,在为朱元璋烧砖!?南京城墙博物馆里有著名的“刘德华”砖,刻了当时为应天城造砖的工人“刘德华”的名字。这位生活在明代的“刘德华”,不仅负责基层管理,还“兼职”造砖的繁重体力劳动。目前,已找到6块其所造的城墙砖。

每一块砖上都刻上了铭文

据陕视新闻报道,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南京的古名),修建应天城的时候,动员了当时江南几百万军民一起造城墙砖。为保证质量,每一块砖上都刻上了铭文,确定有可追溯的信息。

砖上有留名“刘德华”

▲这块明朝古城砖上有留名“刘德华”。

“刘德华”砖的一侧铭文写到:“瑞州府提调官通判程益司吏艾诚 上高县提调官县丞吕翊司吏赵用宾”。另一侧铭文为:“总甲黄原亨 甲首刘德华 小甲简文华 窑匠晏文三 造砖人夫刘德华”。

从铭文可知,“刘德华”是明初瑞州府上高县(今江西高安市)人,在城砖烧制中既是“甲首”,又是“烧砖人夫”。“甲首”是明城砖烧制中的农村基层组织管理者,“烧砖人夫”则是直接参与烧制城砖工役的普通百姓,是明城砖责任人中最底层的劳动者。

为什么明朝人用“刘”字?

现代中国人都知道,“刘”为“”的简体字,那为什么明朝人会用“刘”字呢?

据查,简体的“刘”早在金代已是与繁体的“”为通用同意的“俗体字”也即今日所谓“异体字”。辽以后的女真族王朝,大约在1115年,距今大约900年,简体的“刘”是明代工匠的习惯写法,很多明朝遗址瓷器都出现简体的“刘”字。其实在元明清的一些“通俗小说”中,如《古今杂剧》、《三国志平话》、《太平乐府》、《东窗记》、《目连记》、《金瓶海》、《岭南逸事》等,也将“”写作“刘”。只是到了近代,人们已不太使用“刘”字了,现代人大多仅知“刘”是“”的简体字。

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