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痴迷根雕艺术的王增丰,50岁那年忽然跨界转型到了漫塑界,将漫画与泥塑结合起来,形成了夸张、幽默格调。
▲王增丰作品。
当记者问:“你是如何在这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之间进行切换?”王增丰爽朗说道:“如果说根雕磨砺了我的艺术心性,那么漫塑展现的就是自己人生态度,也许是有这个天分,所以我并没有感觉多大的困难。”
“廖冰兄老师是我做漫塑的引路人,他希望我做漫塑不要做悲愤的,应该做一些可以给大家带来快乐的正能量的作品。”王增丰告诉记者,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和体验的加深,越来越感觉到回归本真和乐观的人生态度非常重要,“笑对人生才能传递快乐”,因此漫塑这种诙谐、幽默、夸张的艺术成了他表达人生理念的载体。
“我是一个玩泥巴的人。”王增丰说,玩泥巴是一个人的天性,艺术创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从玩泥巴开始的,泥土裹可以长出生命也可以长出快乐。开心做泥塑,让泥塑传递快乐,延续了孩童时梦想。王增丰的泥塑作品大多数都是“笑”的,微笑、大笑、讥笑、奸笑,掩面而笑、眼含笑意、笑得合不拢嘴、笑得前仰后合、笑得满地打滚……无时无刻不传递出“快乐”的主题。“孩子们的笑才是最纯真的!”王增丰认为,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与漫塑的自由不拘可以紧密结合,因此怀着一颗“童心”去做漫塑,才能用作品的欢乐状态去感动每一个人。
在锃风艺术中心,2000多件原创泥塑作品按照不同系列、不同类别整齐摆放,让人敬佩王增丰充沛的创作活力和源源不断的艺术想象。“做漫塑要把握好真实和夸张的尺度,变形要适度,最起码让大家一眼看出来是谁,塑人的话要把他的性格、神态表现出来,把人最有特点的地方放大。”王增丰说。
专题 更多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