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2 星期六 10:13:45

王增丰:真心童心匠心绘就艺术人生

发布时间:2025-01-17 12:02

在广州番禺锃风艺术中心见到王增丰时,他正端坐在一尊未完成的泥塑前凝神思索,看见记者到来随即放下工具,笑声爽朗地迎客入门。白须,一支烟斗,一副黑色镜框,一身简朴服饰,笑起来眼睛眯成一线,王增丰的形象跟他的漫塑风格可谓互相映衬。

W1a

▲王增丰和他的作品。危健峰摄

W1b

▲王增丰

W1c

▲王增丰作品。

W1d

W1e

W1g

▲王增丰根雕作品。

W1h

▲王增丰作品。

王增丰,人民艺术家,1947年生于广东梅县松源镇,自幼随父亲学习根雕艺术,创作了上千件根雕作品,上世纪90年代末转向漫塑研究实践,创作出一系列颇具影响力的作品,获得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以及国家、省、市级金银奖50多项。他还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文化部艺术中心中国民间艺术品评估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雕刻艺术大师、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从军旅生涯到金融界沉浮,从青葱岁月到年逾古稀,王增丰以真心对人、以童心看世界、以匠心筑艺术,绘就了独特的艺术人生。

真心:率真化为艺术的真善美

松源镇地处梅州梅县偏远山区,却是闽粤经济文化交流的重镇之一。生于松源的王增丰像这片土地上成长的人们一样,有着质朴、率真、执着的个性。木匠父亲对木艺的爱好影响着王增丰,经常随父亲到山上河边拾捡一些盘根错节的树根或藤木,慢慢地他也摸索出了一些门道,做些烟斗等小玩意儿。

“捡到了木头或者树根,就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想象着从哪裹下手可以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王增丰说,原始的枯木或者树根对大多数人来说也许就是一堆毫无观赏价值的东西,但对于喜爱根雕艺术的人就会思考如何把它们变成有生命、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根雕艺术形成已久,有“三分人工,七分天成”的说法。根雕艺术是自然与人力相结合,有奇、巧、朴的特点,又有与器物或者艺术相搭配、衬托的融合。因此,王增丰得到一份质地好、形状独特的树根,往往要反反复复观察十几天才动手开始雕刻。“形态各异的树根有了,接下来就是考验创作者的想象力,不能随意动刀,要尽量保留原汁原味的形态。”追求原本、真实、自然的状态,不露痕迹地加以艺术创作是王增丰对待根雕艺术的态度。

王增丰的“真”还与他的军旅生涯有密切关联。在部队,王增丰受到严格的训练,做任何事情都容不得一丝半苟,这些让他形成了求真务实、用心专注的态度。同时,在整个军旅生涯中,他并没有放弃根雕艺术,而是就地取材雕刻了很多部队的人物形象和故事。

文/危健峰 图/受访者提供

星岛日报海外版 羊城晚报社 联合编制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