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撑——历史的观念重构

发布时间:2024-12-29 08:34

在全球范围内,如果我们查阅百年以来的任何一个年份,也许我们会发现它曾发生过一些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事件。比如1962年,最典型的事件有:古巴导弹危机——迄今为止是世界最接近核大战的时刻;修建柏林墙——冷战的象征;中印战争——世界人口最多的两个大国的军事较量;这些被浓缩成只有几个字的词组,它们的内容实质却关乎人的生死存亡与发展方向,因此,这些事件对整个人类的影响都堪称举足轻重。

与政治军事相比,艺术对人类的生存影响简直就是无足轻重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艺术领域,那些突出事件在它自身历史中会失去它的重要性。

也是在1962年,一位叫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的法国艺术家不知从哪儿冒出来一个无厘头的灵感,并冒着生命危险把这个灵感付诸了行动:他从一个二楼的窗户跳下来。但更严格的说,他应该是从二楼的窗户飞了出来。常识告诉我们,人类不借助工具要从高处腾空起飞,绝对无法抵御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的地心引力;况且又在没有身体的缓冲姿势和任何防护措施的状态下,从高空中飞跃起来然后自由落体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诡异的是,这个疯狂的艺术家的这次地表活动,尽管无法否定牛顿的地心引力学说,奇迹的是,却否定了我们的可想而知。他从窗户飞出后,符合逻辑的是——他坠落下来;不合逻辑的是——他安然无恙。

正是这次看似荒诞的活动,无中生有地增添了一个对艺术来说非常伟大的项目——行为艺术。

行为艺术发生已经大半个世纪,但至今为止却殊少有人能够充分理解它的价值与意义。

简而言之,行为艺术就是艺术家用自己或他人的身体在不确定的时间和任意空间实施的创作过程,以此来改变艺术史的既成秩序与规则,并挑战社会观念。行为艺术并非表演,它没有现场必须要有观看者的要求,它的实施过程可以短暂至一瞬间或长达数年。它那捉摸不定的神秘形式与貌似深刻的隐喻,成功地吸引了公众、媒体与艺术从业者的参与。

自行为艺术诞生以来,这个新的赛道挤满了形形色色的实践者,创造出了许多非凡而又引起广泛争议的作品:德国人波伊斯的《七千棵橡树》、南斯拉夫人阿布拉莫维奇的《韵律0》、中国台湾人谢德庆的《一年》、北京东村群体的《为无名山增高一米》、北京人艾未未的《童话》、云南人何云昌的《一米的民主》等等。

有部分艺术家唯恐自己的行为不惊世骇俗,制造了许许多多超乎人类理解之外的恐惧与荒诞——虐待动物、枪击自己、吃死婴、自残、自宫、自杀……

要想进入行为艺术这个混乱不堪的领地,除了需要勇气外几乎没有任何技术上的难度。也许一个行业没有准入难度本身就是难度。因此,绝大多数介入者都是在行为艺术的舞台上故作姿态的旋转两圈就会退却下来,从此不再涉足。所以能够坚持下来,把它作为一个毕生事业来从事,并建立起自己的观念系统的行为艺术家,那就算得上艺术圈里的凤毛麟角了。

而来自广州的艺术家区志航就是在行为艺术领域中一个现象级的存在。

这个早年以电视主持人身份混迹于世的媒体人,20年前突发奇想脱掉自己的衣服赤身裸体的匍匐在发生过公共事件现场,摆出俯卧撑的姿势,以此来对曾经引起过公众关注的一系列事件重新定义,并进行历史性的再度审视。

尽管20年不算一个短暂的时间,但通常来说,要在这个时间内抵达世界各地上千个现场来完成自己的作品,那也是一个并非不可能 ,但又实在是不太可能的举措。而事实是区志航在20年的时间内已经在世界各地近2000个目的地实施了他的行为。

区志航的俯卧撑作品,涵盖了值得当代社会关切的众多领域。浏览了他在日本东京展出的作品后,相信很多人都会被他涉及战争这个主题所震撼。

战争,这个和平的反义词,它贯穿了人类的整个文明史。时间演进到21世纪,一种战争已然灭绝的论调甚嚣尘上。形形色色的专家学者都曾经宣称,人类社会吸取了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已经进化到再也不会用战争手段来解决政治、经济、文化、甚至土地争端。这显然是一种善良的愿望,但遗憾的是,正是在21世纪,这种愿望还来不及被证实,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利比亚战争相继爆发;俄乌战争为人类投下了核毁灭的阴影;紧接着以色列与哈马斯的军事冲突延续至今;叙利亚内战再次迅猛激烈。

谁能给予一个合理的解释,人类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一定要对同类施以大规模屠杀暴行?

早就对战争灭绝论持有深刻疑虑,区志航开始远赴世界各地,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前;在九一八事变历史遗迹;在诺曼底登陆海滩;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在丹东鸭绿江大桥边;在巴黎连环恐袭现场;在911事件原址;在瑞士乌克兰和平峰会会址……在数十个战火熊熊燃烧过的地方,在非正义的杀戮与正义的反抗之地,他用在中国这个和平环境里成长起来的赤裸躯体贴身在曾经洒满鲜血的土地上,仿佛想倾听到一个不可能得到的答案。

2022年4月3日,俄乌战争爆发仅一月有余,一个别具深意的与战争相关的主题展在广州举办。这是区志航和罗必武两位中国艺术家的双个展,策展人为展览命名为《别人的战争》。

这个命题的机智之处在于策展人把艺术家的立场设定为旁观者。旁观者在观望“别人”的事件时,一定比当事人更加冷静客观。战争发动者总是坚信人类是丛林社会;唯有穷兵黩武才是真理的打开方式;真理的尺度在大炮范围内。对此,区志航在这个展览中的作品充满了强烈的质疑,他褪掉象征人类文明的衣服,用匍匐着的赤裸身体,来驳斥战争对真理的强词夺理。2024年春,美国休斯敦摄影双年展开幕,区志航受邀参加了本次展览的核心展《批判地理学》。这个展览主题试图以视觉态度来阐明人类的地缘政治学说。区志航其中一件参展作品——“曼哈顿计划所在地”引人瞩目,他冷静而不冷漠的身体躬身在那幢策划出了伟大而又恐惧的终极武器的楼体前,油然而生的是一种难以抑制的悲悯。与此相呼应的正好是区志航时隔24年后再次来到日本,在广岛,他用已经使用了近两千次的赤身裸体,在79年前世界第一次在人口密集的城市核爆炸的中心,完成了他20年来最沉重的作品。在他的画面中,区志航采用了极少采用的低着头的姿势,这个姿势表达了艺术家的复杂心绪。对侵略者的愤怒谴责,那是人类主流价值的底层逻辑;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战争挑动者的毁灭性打击那既是人性的胜利,也是人性的幽暗。海明威说,人类是一个整体,别人的不幸就是你的不幸;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是为你而鸣。

因此,“丧钟为我而鸣”是艺术家低下头来悲怆地对和平发出的呼喊。

在战争导致大量死亡的宏大悲剧剧场,区志航的身体显得是那么的卑微与弱小;他确信,事实证明,至今为止人类对战争并没有足够的自省。尽管如此,他面对巨大的反人性力量从未感到有丝毫惧怕,用独自一人的身体洞见,来揭开表面已经愈合而内部却在持续溃烂的历史伤口。

正如作家千夫长所言,区志航的身躯“是一个拉直了的问号”,而作家姜汤评价说:区志航是用“‘后补在场’的方式记录着鲜活的当代历史场景,让那些事件更显得立体和具有传播意义”。

所谓的当代艺术是一个深邃到无法见底的渊薮,它除了是一个个团体之间构成的利益共同体,它对因循守旧的文化体系进行尖锐批评的同时自己又沉积了足够多的门户之见;它还修筑了坚固的学术壁垒,堤防局外人翻越。区志航似乎窥透了这种人为布局,从不主动向所谓的当代艺术靠拢,却总是用独立的姿势游弋在自己划定的时间线上,踽踽独行。

区志航为我们的时代提供的行为图像谱系,是充满风险的对问题意识的当代呈现;是对错综复杂动荡不安的世界现实的严厉责问;是对人类制造的事端沉淀为历史逻辑之后的观念重构。

因此,我们感谢区志航!

文/张奇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