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的这句话时至今日仍然振聋发聩,发人深思。大学并不是要追求多大的硬件规模,关键是要有优秀的师资力量和成熟的教学体系。在上海浦东,就有一所年轻而充满活力的大学,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以“小而精”的办学模式生动诠释了大学之大。
上海纽约大学成立于2012年,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和纽约大学依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成立的内地第一所中美合办研究型大学。学校成立以来,发展势头迅猛,办学成绩显著,生源国际化水平高,中外学生占比达1:1,国际学生来自全球近80个国家和地区。在师资方面,按照纽约大学标准面向全球招聘教师,聘用者须达到本学科排名全球前2%以内,先后有25名院士级学者到校任教。2023年,上纽大本科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94%,其中前往QS世界大学排名前50大学深造的占一半以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纽大的成功,可以给香港高等教育未来发展带来一些启示和启发。
强化校区一体规划创造“大发展”
自上个世纪70年代起,纽约大学逐渐确立放眼全球的一体化办学战略,通过位于纽约、上海和阿布扎比的3个门户校园及13个学习中心建立起辐射全球六大洲的教育资源网络。纽约大学将上纽大作为其全球办学战略体系的重要支点,充分发挥纽约大学教育理念、育人方式和学术资源等优势,建立起与纽约大学高度统一的课程、教学和师资队伍体系。自创办以来,上纽大就是放在纽约大学全球教育体系大盘子中一体谋划和设计的,因此承袭了纽约大学先进的办学理念和课程体系,在体制机制建设、教学资源互通等方面实现与纽约大学的无缝对接。
目前,香港高校与其内地合作大学不同程度面临角色定位重合、发展方向雷同、专业设置相似、招收生源与教师聘任等方面存在竞争关系等问题,内地与香港办学主体之间在办学理念和目标规划等方面也有一定错位,影响和阻滞了学校整体行政效率和发展决策。澳门大学近日已获准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设立分校区,开启了港澳高校在内地延伸办学的新路径。此举符合本校与分校一体化发展的整体思路,可有效提升治理水平和管治效能,促进两校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因此,香港高校除了要加强与其内地合作大学之间的统筹规划、紧密配合外,还可以积极探索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分校区。
活化资源集约配置营造“大空间”
上纽大校园建筑面积仅11.4万平方米(占地面积约27亩),在由四栋建筑合围而成的办学空间内容纳了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大礼堂和体育馆等各类校园设施,充分利用地上9层及地下3层的空间为全校2000多名师生提供教学和活动场所,最大限度实现了资源配置的集约化。同时,还利用周边设施和共享资源突破校内空间限制、满足师生所需,如通过使用社会公共活动场地和租借附近学校场所设施等形式拓宽师生文体活动空间,改建距离校园3公里的商业公寓作为学生宿舍并提供往返班车,在华师大设立联合研究中心,共享纽约大学全球教育体系数字资源等。
在香港高校与内地的合作办学中,建立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合作大学存在资源投入与办学需求不相适配的问题,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也影响了双方合作的积极性。采取建立分校区的方式可更为灵活地满足一些港澳高校尤其是中小型院校的发展诉求,通过借鉴上纽大占地面积少、充分利用公共资源的集约化办学模式,减轻土地和资金投入压力,提升办学和建校效率,更快更好服务于本校拓宽发展空间、加强与内地教育合作及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可效仿知名大学研究生院聚集的深圳大学城,充分发挥大湾区优质教育、科创、产业资源集中的优势,通过建设港澳高校内地分校集中的大学城加强集聚效应,优化教育要素资源配置,以资源共享和产业联动等形式提升协同效应,实现“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的效益”。
深化跨境交流学习打造“大课堂”
上纽大的本科教育以纽约大学成熟的通识教育培养经验为基础,秉承博雅教育的理念,注重沉浸式的多元文化浸润。学校结合培养实际和融入中国元素的需要,积极推动国际生学习我国语言和文字,中文水平考试达标后方可获得学位证书。同时将中华文化、中国历史、科技发展等元素融入学校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之中,增强国际生对我国国情和文化的认识与了解。采取中外学生合住的宿位分配方式,通过中外学生共同生活、相互学习,最大限度促进学生间的融合共通和思想碰撞。学生在大三、大四阶段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赴纽约大学其他校区及教学中心进行一至两个学期的海外学习,深入体验不同国家国情文化,拓宽国际视野和提升跨文化思维能力,“让世界成为学生的课堂”。
上纽大作为一所中美合办的高度国际化的大学,在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方面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港澳高校既存在现有办学空间不足急需拓展的需求,又具有跨境办学的优势和便利,在发挥联结中国高等教育与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纽带作用、深化内地与港澳教育交流交往、强化港澳学生国情教育方面更应发挥独特作用。可参考上纽大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生跨境交流学习常态机制,推动本校及内地分校区的学生须前往不同校区开展一至两个学期的学习。一方面,为赴内地学习的香港学生增进国情认识提供契机,使其身临其境了解国家发展、耳濡目染培植家国认同。另一方面,推动内地学生到香港本校学习也可保证其境外学习时长,提升所获学历的认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