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男钓“编码”鱼怕不能吃,网民:有人论文没有了

发布时间:2024-12-09 13:08

11月25日,一位来自浙江台州的网友在社交媒体求助,他在大陈岛钓到一条戴“编码”标签的黑鲷鱼。他好奇这条鱼能不能吃,并附上图片。该鱼的背鳍末端挂着一个粉红色的标签,写着“浙海研C50”。事件引发网民讨论,有人笑称:“你把别人的论文钓上来了。”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回应事件指,这其实是某研究的一部分,钓获者可透过标签上的电话联系他们,证实有关信息后可获奖励。

浙江男钓“编码”鱼

真身为研究所放流鱼

内媒潮新闻及《中国青年报》报道,该网友的帖文引起网民注意,其中有网友认出这是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放流的鱼,“这是我老公单位的”,“就是做捕捞资源调查,估算海洋资源数据”。

研究所项目负责人徐主任表示,他们正在进行研究黑鲷鱼的项目,该鱼是国家重要海水经济鱼的一种,研究是为了以后的水产养殖。据悉,涉事黑鲷鱼在10月初放流,“我们有好几个项目在放,大概放了几万条”。

徐主任说:“确实是我们增殖放流时投放的鱼苗,大家如果捕捞到,可以透过标签上的电话联系我们。”他指,近年渔业资源逐渐衰退,因此此研究所每年会进行大规模鱼苗增殖放流,并会标记鱼苗。

戴编码3大目的

徐主任表示,标记鱼苗有3大目的。首先是了解牠的生长情况,从放流到捕捞上来时,经过多久时间,增加多少体重;其次是观察牠的洄游路线,例如他们在舟山海域放鱼苗,后来在温州捕获,可说明牠往偏西南方移动;最后是统计回捕数量,计算有多少鱼被甚麽网具捕捞,计算回捕率。

徐主任补充,如果民众钓获有标记的鱼,与他们联系后,可以用纸条记下捕捞时间、地点和工具;另外把鱼装进塑料袋,冻在冰箱里。后续会有工作人员上门领鱼,“我们也会适当地奖励,原则是不让捕捞者吃亏。”

截至目前,研究所已经接到约200个电话。徐主任指,进行回捕统计时,研究所需要藉助公众的力量,才能了解更全面的信息。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