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东升金”,渔家技艺弦歌不辍

发布时间:2024-12-06 14:02

“金簪银簪,金钗银链,远远看去,渔家女头上仿佛矗立着金灿灿的轩榭廊舫。”在广东惠州,有一个四面环海的海岛渔村——东升村,全村1180多人,时至今日仍保持着海岛原生态的样貌,亦保留了独具特色的渔家传统文化。

四面环海的东升渔村。

▲四面环海的东升渔村。

在东升村,每逢渔家婚嫁、大王爷节等重大节庆日,渔家妇女都会身穿新颖靓丽或传统的渔家服饰,梳上一个富含韵味、金银璀璨的“仙姑头”,聚集欢度节庆。

“仙姑头”作为东升渔村特有的手工技艺,延续至今百年,此间经历了不断创新修改,现下样式与时俱进,受到当地乃至附近村民的认同、喜爱。

因热爱创新发簪样式

“泉州有色彩丰富的簪花,东升村也有独有的金银发簪。”相传,东升村村民自潮阳南迁而来,吃在船上、住在船上,直到上世纪60年代,村民才开始上岛居住。靠海而居的生存环境形成了东升村村民独特的婚嫁习俗,“仙姑头”便于这独特的海洋文化环境中诞生。

左孔雀,右凤凰,中开扇,创新后的“仙姑头”金簪金钗琳琅满目,耀眼夺目。

▲左孔雀,右凤凰,中开扇,创新后的“仙姑头”金簪金钗琳琅满目,耀眼夺目。

银簪上是各种寓意吉祥的小配饰,有铜钱、寿桃、双鱼等。

▲银簪上是各种寓意吉祥的小配饰,有铜钱、寿桃、双鱼等。

据了解,传统的渔家“仙姑头”是在后脑勺梳上发髻,插上有着美好寓意、象征样式的金钗银链。每当走路时,金钗银链随着步伐波动摇曳,渔家妇女步步生姿,呈现出一派朝气之景。

据当地村民介绍,“仙姑头”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发髻,二是发簪。其中,发簪起到头饰点睛之用。过往,整个“仙姑头”由横竖长款的簪子左右支撑在发髻两端,下方是朴素的链条组合而成。渔家女所使用的簪,重在款式,轻在花样。据渔家女传统发簪可见,多为素簪,其余带纹路花样的发簪,多为雕刻铜钱纹、花鸟纹、鱼类贝类纹,也有采取颜色在簪上点上一点的点缀样式;而发簪款式则多达数种,不同款式在当地还有着自己的命名方式,平头簪为bi(一声)boi(一声),固定发饰垂坠挪动的部分为nai(三声)lou(四声),一支插的发簪为梆子等等。

然而,发簪要想达到点睛的效果,便需与时俱进。近年来,“仙姑头”变得生机勃勃,富有动感,究其根本,是所采用的发簪样式丰富了起来,甚至于垂坠的链条也增添了不少具有特色的饰品,从细枝末节上丰盈了头饰的三维效果,由一艘艘单只的船帆,形成一层层错落有致的轩榭廊舫。

银簪上是各种寓意吉祥的小配饰,有铜钱、寿桃、双鱼等。

▲银簪上是各种寓意吉祥的小配饰,有铜钱、寿桃、双鱼等。

其中的创新和改变,与东升村一位勤劳聪颖的渔家女息息相关。现年50岁的东升村渔家女苏送梅是村内制作发簪的好手,诸多人慕名前来,只为找寻她订做一套完整的发簪发饰。至今,她手工制作“仙姑头” 发簪已有三十余年,每年接单制作上百件。“我自幼对身边女性长辈梳‘仙姑头’时佩戴的发簪感兴趣,从十二、三岁开始便自己学着丰富传统发簪样式。”据苏送梅回忆说,她第一支发簪是家中长辈代代相传下来的银簪,簪子一头是硕大的宝石,迭着大花样的银饰,整体雕刻着淡雅的纹路,因长度不合,她还特意将银簪锯短后使用。她说,因过往物资匮乏,发簪材质普遍都是银,后考虑到生锈、保管等因素,发簪材质才逐渐改成了如今的铜镀金。

说起对发簪的创新和改动,苏送梅乐道,这都是喜爱惹的“祸”。起初,她见以前的簪子款式过于单调,便尝试在传统样式基础上进行了些许改动,没想到大家都很认可改动后的样式。如传统的雀仔簪,簪子上雕刻了鱼的样式及花草纹路,鱼嘴上镶嵌着玉石做的鸟雀形象,简单大方,已十分精美。苏送梅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抖动的弹簧圈、多条短链条,她将新式的剔透鸟雀嵌在弹簧圈上,稍微走动,鸟雀便在发间上下飞跃,链条则加上贝壳、鱼、虾、铜钱、幸运草等好寓意的小饰品,如流苏一般在一侧垂坠,整体改动后的雀仔簪更为精巧灵动,让人看了爱不释手。

金簪金钗,远远看去,渔家女头上仿佛矗立着金灿灿的轩榭廊舫。

▲金簪金钗,远远看去,渔家女头上仿佛矗立着金灿灿的轩榭廊舫。

除了改动,还有精心设计的款式。“现在有了网络,我可以上网搜索到各种款式,逐渐学会了自己画图设计,并找到厂家制作部分零件,随后自己将零件拼接成喜欢的样式。”苏送梅边说边拿出一支凤凰展翅金簪向记者展示簪子的细节,“凤凰的动作样式、细节纹路是我设计后,找到厂家制作出来的样式。因为难度高,我换了好几家厂房订做。”她笑道,因为凤凰制作难度高,厂家也只愿意制作一支样板发簪,这支凤凰展翅金簪如今是独一无二的发簪。

苏送梅坦言,平日裹她以开船为主业,发簪只能在闲暇时间制作。要制作一支发簪,需耗时半个月到一个月,“远到香港,近到村内,不时有人联系上我,订做数支发簪,遇上排单多的情况,制作工期还需往后延迟。”


热门文章